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犀利小说 > 都市 > 重生军营成长记 > 第五百四十四章 要求

重生军营成长记 第五百四十四章 要求

作者:霍格华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04 06:50:02 来源:香书小说

领军人物之于一支团队的重要性,可以用一句在某部军事片中评价某位将领作用的话来概括。一只狮子带领的羊群,可以打败一只羊率领的狮群。当然,也有一句曾经听到过的俗语,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好的领军人物,能够对于集体的工程做出最合理的布署,同时审时度势,在最需要的时刻采取最有力的行动。在胜利的时候,领军人物要抑制住内心的狂喜而预见下一步的变化。在挫折的时候,领军人物又要洞悉团队的情绪而采取有效的行动鼓舞士气。可以说,一个项目或是一支队伍能够取得最后的成功,领军人物的作用不可或缺。

而沈一一和刘以豪现在在这个小团队中所起的作用,就是领军人物。他们不但是科研资源的组织者和提供者,同时也赢得了整个团队的信任。这样的信任是千金难买的。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同学们共同的信任,沈一一和刘以豪的以身作则才会发挥了作用,带动了全团队的奋发向上,并使手头的这个研究课题取得了远比最初设想更快速有效的进展。

这样团结而又共同进步的团体,随着他们自己的学习作风和追赶劲头一直坚持,也正在不断地影响着他们周围的同学们。电子系的其他班级,学院里的其他科系,学校里的其他学院等,这个团队的学习风气一点一滴如春风化雨,涤荡着学校里那些之前还有着些懒散学风的同学们。惭惭地,整个清华的学风都向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生了转变。

这样的转变看到了学校领导的眼中。自然是大喜过望。虽然已经是中国的顶级学府,但是作为一所理工类的院校,清华的头顶上可一直有一座大山压着。北京大学可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学府。清华只能一直忝为其后。清华人的心里可不见得就能够欣然接受的。因为作为用庚子赔款建成的清华大学,那可是执西方自然科学在中国传播之牛耳。在清华的眼中,北大不就是会写几首酸诗,灌水几篇文字吗。所以,清华就有人喊出了“国家是我们建设的,北大的文科生只会添乱而已”这样似乎有道理,但也足够酸的话来。

嘴仗怎么打不去说他。清华的学校从上到下对一个问题还是有着深刻的认识的。北大因为其综合性质的关系。学校里的科系之全是清华不敢比拟的。但是清华大学在工程技术方面全中国最强也是毫无疑问的。当然,校长们这时已经把地质和航空方面的比较给舍去了。不管怎么说,理工科的成果。那可是实打实地需要大家一点一滴地拼凑起来的。这里面可不能有一点点水份的。而清华要在这方面取得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离不开同学和老师们的埋头苦干。而最近传出来的电子系某个班级自发组成的学习小分队,更仿佛让学校的领导们看到了学校未来的希望。

说老实话,经过了八十年代末的那一场动荡。学校本来对于学生们自发结成。且未在学校登记的社团有着一些戒心的。老师们就是怕出事儿啊。可是后来了解下来,这个社团完全就是一个由同学们自发组成的具有学习小组性质的小团队,而且这个小团队的领军人物还是沈一一同学的时候,老师们的心就放下来了。

沈一一同学的背景大家都知道。那是真正的红墙大院走来的红色子弟,可谓是根正苗红。再加上级别够得上是副部级的校长对于最近的一些消息还是有着足够的渠道接触到的,自然对于连国安系统都赞不绝口的沈一一同学的能力和立场完全放心。有这样一个领导人物,这样的团队出不了事。这已经成为了了解情况后的校领导的共识。

不过也正因为沈一一同学是这支队伍的领导人物,校长把跟进和观察这支队伍的任务交给了谭中谭副校长。用校长的话来说。这沈一一同学就是你谭校长的学生嘛。当然谭副校长也了解校长言而未尽的另一层意思就是,你谭中也是往沈系靠的人嘛。所以你们也是一起的。于情于理,谭中都无法跟校长推辞给分到了自己头上的这个任务。

沈一一被谭中给找到了办公室的时候,心里还有计算着自己负责的那个课题的某个公式的调整问题。虽然有现在的一些设计手册上可以查到有一些常用的设计公式和图表,但是沈一一还是想到了是不是在一些不重要的部分可以用到一些新的材料什么的。比如之前她和王凯在整个北京的学术圈大撒金钱所资助的那些材料科系,这两年下来应该可以有一些成果可以拿出来了。比如之前讲过的碳纤维,t800现在才出来,t500和t200应该就可以达到可以利用的程度了。她始终觉得枪的便携性是很重要的。因为一旦需要急行军的时候,哪怕枪的重量减少50克,那也是可以节省大量的战士的体力的。而体力也就是战斗力。所以火力加上体力上的提高,那对战斗力的加强是起到了双重的作用的。不过,碳纤维应用到机枪上去,沈一一只准备在后期的衍生开发的品种上使用。第一个版本其实主要用于布防,不需要强调轻便性。

谭中看着这个自己可谓是熟悉得很的女生,进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后,那双眼睛看似很轻易,却可以发现对方的焦距根本就没有集中到自己的身上。谭中知道这个小丫头这会儿又在神游天外地想不知道什么问题去了。

这要是别的学生,来到了学校领导的办公室,如果像是这样的思想开小差的话,谭中一定会认为这个学生是对自己这个做校长的缺乏基本的尊重。那么接下来他这个做领导的也不介意利用手中的权力教导一下对方,学习一下规矩啊什么的。可是。对于沈一一,谭中自然是不会那样的。

学校里的老师和一部分同学都知道沈一一和谭中之间渊源。当年从沈阳把还没有回归家族的沈一一以特招的形式带到了清华,同时也带入了沈一一所代表的那些资源。北大的学校领导在碰到他的时候可没有少报怨过。如果当时沈一一进了北大的话,那些清华所享有的来自于沈一一的学术投资,那可都要转投北大了。当然,谭中当时也懒得和对方争辩,明明沈一一只是一个研究工程的好苗子,去北大那个华而不实的地方做什么。反正,虽然沈一一现在是在清华的电子学系里念书。没有到谭中的本专业上来,但是谭中和沈一一还是可以称得上是师生关系的。这三年下来,他也算是对沈一一这个同学有了很深的了解了。当然。以实用主义厚黑哲学的那一套而论,单是靠着沈一一背后的那一堆关系啊什么的,谭中也不会拿沈一一开刀啊。

再加上,谭中自己也算是学者型出生的领导。他深刻的了解。研究人员在完全沉浸于某一个知识点的研究的时候。那可是恨不得连吃饭和睡觉都会忘记的。那样的知识点仿佛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一般,在不断地吸收着研究着所有的关注,让人欲罢不能。以谭中所听到了的沈一一的那个小团队最近搞的那些东西,谭中明白,沈一一肯定是这会儿研究进行到了哪一个困扰了她相当长的时间的知识点了。否则她不会这么长时间还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等了她很长的时间了。

但理解沈一一的专注事出有因是一回事,放任沈一一继续神游天际又是另一回事。这一个女生,在自己这个老师的办公室里滞留太长的时间也不是一回事情啊。所以,谭中也不得不使劲地用力气咳嗽了一下。以引起沈一一的注意来。

一直被脑子里的某个问题给羁绊着的沈一一还真的就被带回了注意力来。当沈一一把思绪从那些让自己困惑不已的问题上收了回来之后,抬眼一看。才发现自己原来已经来到了谭副校长的办公室里。而谭中谭副校长这会儿正在自己的对面拿着眼睛无奈地瞪着自己呢。

沈一一对于谭中还是相当尊敬的。别的不说,单说想当初自己并没有借助到爷爷的那些权势的时候,就能够得到谭中谭副校长的另眼相待,把自己给特招到清华大学来念书。以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而言,那可是真正的有恩于自己的。即使不说那样的恩典,单说师生之间的分际,沈一一就觉得谭中是一个值得自己尊敬的老师。

至于谭中有没有在自己回归到沈家之后,因为自己的身份得到另外的好处,沈一一觉得这不应该是自己考虑的重点。重要的是在那之前,谭中做出了值得自己尊重的选择。而在自己进入了清华之后,谭中又一向是对自己不错的。自己一直能够从他那里得到某种形式的支持。当然,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沈一一和王凯在清华推行的专题研究课题,到现在为止能够进展得那么顺利,使她的捐助资金真正地做到了专款专用,那也是和谭中谭校长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如果没有谭校长的话,学校领导只要一歪歪嘴,说不定相关的资金就被挪用了。即使是沈一一以后可以通过司法的渠道对于资金的滥用取得救济,但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将会成为她的发展之路上的一个巨大的障碍。

所以,对于自己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了在谭大校长的面前失礼的行为,沈一一首先自然是要忙着道歉的。

“呀,谭校长。抱歉抱歉。我刚才一直在想事情,所以都没有注意到你的出现了。让你在这里等我,真的不好意思啊。”沈一一的态度是足够地诚恳的。

谭中这会儿看沈一一开始说话了,自然也是假装自己生气了:“我看你啊,是自我膨胀,开始目中无人了吧?!”这语气听上去可真的是够严厉的。

沈一一和谭中那么熟,哪里不知道他是在开玩笑呢。所以她连忙笑着否认道:“哪里哪里。您老人家是知道我这个人的。什么时候都是最虚怀若谷的。而且我对你多尊重啊。这不您一句话我就乖乖地来到你这里听候训示了。”

像是这种对话,肯定是熟人之间那种关系才可能有的对白。要是不熟的人,在校长和同学之间,那一定是官样的对话为主导的。

和沈一一开了玩笑,又搭上了话,谭中自然不是光为了聊天才把沈一一给叫过来的。实际上校长交给谭副校长的任务是,和沈一一谈一谈,能不能把她的这个学习小组的范围再扩大一点,引入更多的同学们和沈一一他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塑造更好的清华学习氛围。或者问一问沈一一,她的那种学习小组的模式有没有可能在其他的科系得到复制。这样的话,整个学校就有不止一个这样的小组,想来会让学校的学习小组活动更有活力。

听到了谭中转述的校长的问题,沈一一有一点无奈。她是能够理解学校的领导的意图还是善良的。她也知道最近自己带动着周边的同学们所营造的学习的氛围,很是具有感染力。其实学校里的学风已经有了很积极的变化了。但对于学校领导希望自己能够纳入更多的人的要求,她实在是觉得不是一个好主意。

她们的这个小组是由一个共同的课题所维系的。当然,之前共同进行的另外一个课题也是让大家建立起了某种程度的信任感。在这样双重的因素下,她们这个团队的成员之间才起了特殊的化学反应,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让整个课题组的这种维系相当紧密。要是引入别的同学进来,那恐怕不是增加凝聚力,反而会应了过尤不及那句话吧。(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