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山地区地形破碎,坡地所占比例大。气候也较为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平坦耕地不到十分之一。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十度到四十五度的斜坡上。地块狭小分散,不利于水利化和机械化,根本无法连片耕作。
所以在吕梁山根据地看不到成片的青纱帐,也无有广袤的田野,但山坡、沟壑钟却随处都能看到开荒的痕迹,每到春季这些地方,就会种满了玉米、地瓜和土豆,都是远东农林部种子培育中心,利用现代技术开发的抗旱品种。
尤其是以地瓜最多,做为高产稳产的一种作物,它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旱耐瘠,病虫害较少等特点。
虽然目前西北地区普遍存在天气久旱无雨,土壤干旱的情况,使作物茎叶早衰影响碳水化物的形成、积累造成减产,但远东采用了抗旱的优良种子,使得吕梁山根据地各地的亩产都能达到一千多斤,个别地区甚至达到了两千斤。
如今吕梁山地区的农作物主要以地瓜为主,玉米和土豆为辅,基本保证了根据地数十万军民的粮食需求。
各个根据地地处大明境内,还都是老旧边荒、环境恶劣的地区,想要得到远东公司的支援明显不现实。公司只能利用飞艇对各个根据地提供极为有限的支持。面对十几个根据地的百余万军民,公司每年的那点运输量只能是杯水车薪。
所以各个根据地还要尽可能的因地制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好在活跃在大明各地的远东商行,对根据地的支持也是不遗余力的。他们凭借在大明各地的影响力,利用各种途径向各个根据地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远东商行主要向各个根据地提供包括棉花布匹、农具铁器、家禽家畜、锅碗瓢盆等等各种生产生活物资,极大的改善了各个根据地的条件。
各个根据地也组织流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采取挖窑洞、盖木屋、搭窝棚等等方式,利用各地的自身有力条件,尽最大的基本解决了流民的住房问题。
当然,根据地的各方面条件还是极为艰苦的,但是只要解决了衣、食、住、行等问题,就会极大的保证了各个根据地的稳定,也会得到根据地广大流民的拥护。
根据地的流民生活得到了保障,对远东也就有了归属感,接下来的工作也会变得非常的顺利。各地基层工作的建设当然会水到渠成。
如今远东在大明各个根据地建立了完善的支队、大队和中队的基层组织结构,培养了很多的各级基层管理干部和政工干部,以及大批的积极分子。这些人都是未来远东的种子,在公司入主大明的时候,他们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因为各个根据地的条件所限,各级基层中队都出于原始的公社状态,流民们十几个人挤在一起,住在统一的窑洞、木屋或是窝棚里,吃饭也是都在公共食堂,就连拉屎都是在公共厕所。平时劳动生产、政治思想教育、军事训练、根据地的基础建设等工作,都是统一组织集体进行。
虽然这种组织方式会制约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目前各个根据地的条件就是如此,想包产到户那就是扯淡。反正公司即将入主中原,那时候各个根据地也势必会解散。
现在各个根据地就像一座座巨大的军营,只要置身在根据地的各个角落,都能感觉到一股浓郁的秩序化,即便是几个流民出行,都要按照标准的队列动作,保持纵队行走。
在如此环境氛围中的流民,时间长了都会变得非常规矩,即便以后他们离开这里,这种秩序化也会影响他们很多年。所以各个根据地也趁此机会大肆培养流民中的积极分子,做为公司的后备干部进行储备。
目前各个根据地都组建了一个游击支队,各配属一个支队直属大队和六个游击大队,人数近六千人。武器以长矛和火绳枪为主,辅以部分前装火炮做为火力支援单位。
部队的长矛兵和火枪兵的比例一般为七三配置,每个大队配属一个火炮中队,配属十门左右的虎尊炮或是佛郎机子母炮。
随着公司南下中原进入了倒计时,军委会为了加强各个根据地的火力强度,在各个游击支队的直属大队配备了一个火力支援中队,配属六挺水冷重机枪和三门七十毫米步兵%炮。
公司为了提高各个根据地武装力量的机动性,千方百计的将北方草原的大批战马运到各个根据地,使得各个游击大队的直属大队,还分别配属了两到三个骑兵中队。
根据地游击支队的骑兵中队,属于支队的主力拳头部队,武器装备和新建骑兵师基本保持一致,只是每名战士的战马配属数量仅有两匹。
没办法,根据地的条件太差,根本养不起大批战马。就算是根据地的主要运输方式,也多以独轮车为主,另外再配备一些双轮野战马车。
因为根据地地处大明境内,为了应付各种突发情况,各个根据地还大力的发展民兵武装,根据地也几乎全民皆兵,每个中队在战时都会自动转变为民兵中队。
根据地每年冬季都会组织各个基层单位的流民组织训练,春夏时节也会在农闲的时候,抽出一定的时间组织流民们训练。
民兵的武器相对简陋,主要以长矛兵和刀盾手为主,每个中队一百五十人,配备一百二十名长矛手和三十名刀盾手。每个大队的直属一个火枪中队,配备一百五十名火绳枪手。每个支队直属大队配属三个火枪中队和一个火炮中队。
当然,各个根据地条件依然艰苦,武器配备的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火枪和火炮严重缺乏,甚至连长矛都是随便找根木棍削尖了应付一下,方盾也是几块木板凑乎着用。
虽然条件极为艰苦,物资极度缺乏,但是各个根据地的训练却丝毫不含糊。每年的冬天不论天气多冷,主力游击支队和各级基层民兵的训练从未耽搁过。
即便普通的基层中队,队列水平、内务水平和组织纪律性都非常高。各种基本战术阵列训练也是苦练了几年,就算普通民兵在不断的苦练中都已经形成了下意识的战术动作。
这几年,大明境内的十几个根据地,每年都组织主力游击支队和大批的武装民兵积极出击,经过几年战斗,各个根据地的主力游击大队和民兵武装,在与大明北方各地流民军、大明官军和地主武装战斗中都是所向披靡。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更多是依靠集体的力量,纪律和士气往往在战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事实证明,就算是一群拿着木棍等粗陋武器,但经过多年严格训练的流民,对上装备精良,但军纪涣散的大明官军,也一样是砍瓜切菜、一路横扫。
根据地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能依靠自身的努力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战场上的缴获,也是根据地重要的补充方式。
军委会情报部驻大明各地的情报站,对各个根据地也给予了极大的配合,对他们提供了大量的情报。各个根据地也组建了自己的情报力量,在根据地周围建立了有限的情报网。
各个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在必要时还会呼叫空军部的飞艇部队,对他们的行动予以有限的空中支持,进行战场侦察、运输补给、通讯中继等空中支援。
近几年这些根据地,已经逐步控制了根据地周围的地区,攻占了大批地主的屯堡和大明的城镇。甚至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行动,攻陷了几座州府的城池,然后对城中的物资劫掠一空,又掠走了大批的流民、工匠,然后弃城而走。
这几年各个根据地也收服了一批流民军,并对他们给予了一定的援助。还与一些比较大的流贼武装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情报部的配合下,通过收买利诱等手段,在这些流民军安插了大批的情报人员,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情报。
明年开始,公司就要大规模南下中原,军委会也开始加快了在部署。尤其是对大明各地的十几个根据地,都加强了一定的武装力量。
并逐步向各根据地派遣了大量的营连一级的主力部队,在主力部队大举南下期间,这十几个根据地就会在大明各地遍地开花。
不要小看大明的十几个根据地,一旦远东军大举南下,他们也会倾巢而出,以主力的游击部队和各级基层民兵武装,对根据地周围的地区发动进攻。
因为军委会对各个根据地加强了一定的主力部队,各个游击支队也具备了一定的攻坚能力。在各地情报站的配合下,以及空军部的支援下,完全可以攻陷大明各地的州府。
在远东军主力到达前,占据大明北方的各个关键的交通枢纽、码头渡口、物资集散地、商业中心等关键目标。(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