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的口碑,有些时候看起来作用不大,确实,诸如斯皮尔伯格,迈克尔贝等人放过狠话,都自称自己的电影不是拍给评论家看的,口碑如何完全也不在意。可是他们拍摄的大片可以不在乎评论,是因为投资够大,无论如何都有票房,可别的电影,口碑往往会和票房有着很大的联系,口碑好的电影,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都持续保持高票房,而口碑差的电影,则很有可能在第二周就狂跌不已。
利维见过连续十周都保持票房不下跌的文艺片,靠着好口碑,硬是卖出来了将近3亿的票房总额。而他也见过票房狂跌的电影,比如哥斯拉2014那一版,第一周上映票房极好,使得华纳公司立即兴奋地宣布要拍续集。可是到了第二周,这部电影就因为特效场景过少,制作的太没有良心而跌幅达到61%。
窃听风暴是一部政治片,这样的电影比起来动作片来肯定观众较少。可是这样的电影比起来动作片,往往有着更好的后劲。动作片人们看得是个新鲜,新鲜劲一过去,就没有什么看头了,政治片则不然,这类电影拍摄的水平差距很大,也使得一部分观众并不急着看首映,而是希望等等看看评论之后再说――这也就使得风评好的电影,往往会有很长时间的发力了。
利维的电影上映之后评价一直都很好,这样的评论,对于某些观众来说,也许没有什么影响,可是对于一些习惯于看到了评价好再去电影院看的人来说,这很重要。
一般的文艺电影,评价如果够好,到第二周上涨一些是很常见的事情,然而即使如此,一下子上涨了足足一倍还要多,这就让人刮目相看了。1200万之后,第二周达到了2600万,还是让人有些咋舌的。亚历山大的惊诧也就是如此――他没有想到,电影的评论竟然可以带来这么大的效果。
对此,利维却只是笑笑。
“我们拍的是文艺片,又不是商业片,口碑越好电影观看人数越多,这很正常。”
“谁会想到涨了这么多。票房现在已经接近4000万了,就算是下一周开始下滑,到了电影下画的时候,我们也绝对有的赚的。”亚历山大在进行着简要的计算,而后狠狠地叹了口气,“这可真是有点出乎预料了――早知道媒体评论这么管用,我们就应该多掏钱让媒体评论一下,说不定赚得更多。”
这个总结,让利维立即无奈了:刚刚脱离了只认钱不认口碑,就立即滑到了想要收买媒体制作虚假宣传――作为商人,亚历山大还真够合格的。
“电影不赔钱就可以了,别要求太高了。”对亚历山大的兴致勃勃,利维也忍不住劝了一句,“想赚钱还是从电视剧上走,那边收入稳定,十年之内都不愁收入,电影这边能够维持住了就可以。”
一部电影作为商业片票房很高不难,作为文艺片评价很高不难,可能够同时兼顾两者,既有极高的口碑,又有不低的票房,这就非常困难了。利维没有那么贪心,想要让窃听风暴这样的电影拿到数亿票房,他只希望这部能够有个差不多的收入就可以――一来不缺钱,而利维也清楚,票房自己再怎么争,也争不过那些大片。
要说赚钱,97年夏天时候播出的《黑衣人》和《侏罗纪公园3》都是赚钱的大制作,哪一个都可以给投资公司带来不低的收益,这些电影本身的投资力度,明星影响力,再加上电影的拍摄技术,都是一般的电影无法比拟的。电影是个大众消费产业,喜欢看热闹,看稀奇,看看没看过的东西的人,永远比喜欢认真思考的人多。现实主义题材永远在票房上斗不过浪漫主义题材,这是必然的。
现实主义的电影会得到推崇,可是很难赚到太多的钱,这个利维早有心理准备。
只是,利维并不指望电影赚多少钱,可是有人却和利维的想法不一样。在窃听风暴第二周票房数字出来后,媒体们的态度就都是对这部电影的票房数字极为感兴趣的。
“这是一部口碑与票房俱佳的电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片――无论是故事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了最佳的电影,是不可多得的。”
很快媒体就都做出来这样的评论了。
他们这么说有着一些理由:窃听风暴的票房比起来那些大片也许不如,可是4000万的票房,至少会保证这部电影不会赔钱了。一部不赔钱的文艺电影可是极为少见的――这些年的电影,无论是肖申克的救赎还是洛城机密,哪里有不赔钱的?
对文艺片要求别太高,不赔钱就很难了。
《窃听风暴》这一部电影,可以说是政治题材的电影,这样题材的电影,为了追求真实,追求口碑,在拍摄的时候无法自由发挥,因此剧情从来都不可能**迭起,也很难赚来高票房。而这一部电影能够打破了这个怪圈,有着颇为不错的票房收益,这让媒体惊叹不已的。
“极为特殊的叙事结构,从头到尾不断变化的矛盾体和悬念,人物明显的转变,在镜头和演员近乎完美的演绎下全都展现了出来。平淡的叙事一样可以有非常出色的故事,窃听风暴告诉我们,文艺电影,不一定就是必须要赔钱的,拍摄故事的手法足够巧妙,电影也可以有着不错的票房,这部电影票房过亿,绝对不是难事!”
这两年的北美票房持续走高,去年的美国票房超过了一亿的电影达到了15部,人们对于电影的票房的估计,也都是相当的乐观的。有了两周票房超过4000万的数字打底,想要在票房总数上超过一亿,也许真的不算是难事。
这样的预估,使得媒体更是极为乐观了:能够拍摄出来一部思想内容极为深刻的电影已经实属不易,而拍摄出来的文艺片,还能够卖出去不少的票房,这样的导演简直就太难得了。
“也许,好莱坞迎接来了一个新的奥利弗・斯通。”
此时此刻,电影的导演利维,可以开始为人们所熟知了。一方面,人们惊讶于这个导演的年轻:20多岁的年纪,就拍摄这样深刻的电影可是很难的。另外一方面,人们也惊叹于他的才华确实是令人惊奇的。
在媒体的评论中,对利维已经有了一个定位:毕业于nyu,拍摄的是政治片,水准非常出色,这些事情,使得人们把利维和拍摄了‘越战三部曲’的前辈奥利弗・斯通相提并论了。
是的,现在的利维还达不到奥利弗・斯通的那种高度,可是,自己会写剧本,拍摄技巧出色,思想也足够深刻,至少,他有这个潜力。
电影是个暴利行业,会赚钱的导演很多;电影是一门艺术,把电影制作成了艺术品的人也不少。可是两者兼备的人,数量就不多了。
而在此时,人们也都在传言着,利维将要执导的下一部电影会是什么电影了。一时间,各种传言甚嚣尘上,有些人猜测利维会拍摄胡佛,有些人则认为肯尼迪是个永远热衷的题材,甚至于还有人认为,这两年某个关于某个和尚的电影颇为不少,利维既然喜欢拍摄外国的故事,说不定他也愿意来一部?
“利维到现在无论是选择什么样的电影,都会有人愿意为他付账的。有着良好的口碑和风评,而且还能够不赔钱的电影导演实在是太少了,而且利维导演现在才刚刚26岁,就已经拍摄出来了思想深度如此惊人的作品,他未来的作品会是什么样子的?非常值得期待。”
在电影的票房看好之后,媒体上对于利维的各种赞美,也是多了很多。一开始人们还只是认为这是一个有野心,有想法的导演,而现在人们已经都认为,他很有可能会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未来大导演了。
这样的吹捧,一直到了第三周的票房结果出来之后,才算是结束:到了第三周,窃听风暴的票房,却只达到了5400万――比起来第一周的票房,似乎还是不少的,但是比起来第二周,却直接下降了三分之,这样的下滑,让很多媒体都失声了。
造成这样的票房大幅下滑的理由只有一个。
“泰坦尼克号向全世界证明了,这部电影,无愧于它的投资!”
在12月19日,泰坦尼克号,终于上映了。这部电影以一种摧枯拉朽的气势,抢占着市场,受到了它的影响,其他同时上映的电影的票房全都下降了。
仅仅三天,泰坦尼克号的票房,就达到了4000万――从窃听风暴上映第三周开始,最大的竞争对手轰然到来。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