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犀利小说 > 历史 > 战隋 > 第两百四十七章 口若悬河

战隋 第两百四十七章 口若悬河

作者:猛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04 05:38:24 来源:香书小说

随着酷暑渐去,联盟气氛愈发紧张,总府官员和诸军统帅们知道大战即将来临,而基层军官和士兵们也察觉到了战局的诡异,官军明明占据优势,却迟迟不攻,其中必定酝酿着更大风暴。

将士们的焦灼不安影响到了诸军统帅们的心理,他们纷纷进言李风云,有的献计提前撤退,有的建议攻敌不备,总之怯战情绪普遍严重,联盟诸军并无一决死战的勇气和信心。

李风云看似平静,实则忐忑。他并不畏惧齐王,有李密及其背后势力的帮助,他有把握击败齐王,虽然联盟要为此付出惨重代价,但这个代价完全值得,联盟唯有经过战火的锤炼才能快速成长,联盟唯有经历一次次生死考验才能凝聚为一个牢固团体。然而,联盟的成长并不能改变历史前进的轨迹,最起码现阶段李风云看不到联盟有改变历史的可能,但他渴望改变历史,这是他的神圣理想,哪怕有一丝希望他也不想错过,而现阶段齐王就是他能看到的唯一一丝改变历史的希望,所以他祈盼韦福嗣能再次出现,能带给他一丝实现梦想的希望。

在他的期待中,韦福嗣再次出现。

两人的第二次密谈以讨论段文振遗策开始,然后推演远征军千里奔袭平壤后,东征战局可能出现的诸般变化。

李风云的结论是,平壤一战必败。如果来护儿的水师提前攻击平壤失利,导致水陆夹击之策失败,则此仗可能是大败;如果远征军陆路大军大意轻敌,未能保护好自己的退路,则有全军覆没之危。

韦福嗣本来对平壤一战还比较乐观。远征军水陆夹击,即便未能攻克平壤,安全撤离不成问题,只是无功而返对圣主和中枢来说已经是军事上的失利,而伴随着军事失利的则是政治上的挫败,而政治上的挫败必将迫使圣主和中枢不得不在国内众多政治争问题上做出妥协,如此则对齐王借戡乱剿贼之名拥兵于外发展实力就非常有利了。

齐王此举名正言顺,圣主和中枢即便心中一百个反对,可惜鞭长莫及,顾不上了,另外若想赢得东征的胜利,他们也的确需要国内局势的稳定,因此他们的确找不到打击和遏制齐王的理由。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重大风险。若齐王还没有发展起来,东征却胜利结束了,圣主带着远征军凯旋而归,齐王的灾难也就接踵而至。

这是齐王和韦福嗣等人犹疑不决的原因所在,也是韦福嗣再次见到李风云后,首先便与其探讨东征战局的原因,韦福嗣是抱着侥幸心理,看看能否从李风云这里打探到中枢核心层对东都战局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下定最后的决心

韦福嗣如愿以偿,他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推演,圣主迫于方方面面的重压,可能把攻克平壤的希望寄托于来护儿的水师,密令来护儿攻敌不备,乘着高句丽军队竭尽全力阻御中土陆路远征军之际,以雷霆之势一举攻克平壤。

这个推演的真实性非常大。圣主和中枢为什么置军方的反对于不顾,强行命令远征军实施段文振遗策?难道圣主和中枢不知道在错误的时间实施错误的攻击策略会给军队带来致命危险?如果圣主和中枢以陆路大军为诱饵,在正面战场上吸引和牵制高句丽主力大军,以来护儿的水师为攻打平壤的主力,奇兵突出,出奇制胜,则能合理解释圣主和中枢为什么在此刻强行实施段文振遗策了,这实际上就是瞒天过海之计,在欺骗和麻痹敌人的同时,出敌不意,给敌以致命一击。

然而,中枢最高层有内奸,圣主和中枢的这个攻敌之策一旦传到平壤,让高句丽人有了防备,来护儿这个“奇兵”不但会失去作用,还有可能一头栽进高句丽人的陷阱。

韦福嗣的信心动摇了。虽然李风云对平壤一战的推测都建立在极度悲观的基础上,只要远征军在某个关键环节上占据了主动,拥有了运气,那么结局就完全不一样了,最起码可以全身而退,毕竟远征军的实力摆在那里,但韦福嗣对东都高层残酷的权力博弈有着深刻认识,对行宫和卫府内部的深重矛盾和激烈冲突亦是一清二楚,正是这些矛盾和冲突导致平壤一战还没有打就已经埋下了失败的祸根,而且还是很多祸根,其中任何一个祸根只要在战斗中爆发,那么远征军必定战败。

“如果战败,会发生什么?”韦福嗣睿智的眼睛中露出迷惘之色,似乎自问,又似乎询问李风云。他想看清未来,但未来笼罩在迷雾中,若隐若现,给他以无穷遐想的同时,亦让他战战兢兢,有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恐惧感。

“东征要继续,东征不能半途而废。”李风云说道,“圣主会愈挫愈勇,首战告败,马上就会开始第二次东征。”

上次韦福嗣已经从李风云的嘴里听到过第二次东征,但他没有在意,当时没有证据证明李风云所提供的机密真实可信,他本人对东征也还比较乐观,而这一次再听到李风云预测有第二次东征,他不但听进去了,记在了心上,并将其做为自己推演未来局势发展的一个基点,而且他可以肯定,李风云的这一说法不是无的放矢,极有可能源自中枢核心层,也就是说圣主和中枢核心层成员们非常清楚这次东征的难度,自信归自信,但凡事都有意外,所以他们也做好了失利的心理准备,并拿出了挽救之策,那就是进行第二次东征。

“第二次东征应该是势如破竹了。”韦福嗣顺着李风云的思路,穷尽心力在命运的迷雾中寻找未来的方向。高句丽弹丸小国,国力有限,连绵战争将摧毁它们的国力,就算高句丽人众志成城,誓死一战,就算平壤城高大坚固牢不可破,奈何国库空竭,没有钱粮武器,这仗也就打不下去了。

然而李风云的一句话却让韦福嗣骇然心惊,目瞪口呆。

“东征首战告败,对东都政局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而随着圣主和中央权威的锐减,随着圣主决意进行二次东征而不得不进行妥协和忍让,那么可以预见,反对势力必然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以武力推翻圣主更迭皇统,以暴力摧毁改革重建中央,内战不可避免的爆发,而二次东征不得不中途停止,功亏一篑。”

朝堂上的保守势力对圣主不满,反对改革,这已是公开的秘密。大业三年的榆林事件,保守势力的领袖高颍、宇文弼和贺若弼被圣主诛杀,受连累者不计其数,就此把改革派和保守派的矛盾公开化,虽然保守势力因此遭到重创,不得不向圣主和改革派妥协,但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中央集权的速度越来越快,贵族阶层尤其是豪门世家的既得利益损失越来越大,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据韦福嗣所知,东都有激进的保守势力铤而走险,阴谋推翻圣主摧毁改革,虽然这只是无根无据的传闻,但无风不起浪,今天李风云竟然匪夷所思的做出相似预测,顿时便让韦福嗣心惊肉跳,惊惧不安。假如激进保守势力要兵变,利用东征期间圣主、中枢和卫府军主力都在辽东战场征伐,东都空虚之际,突然动手,的确是最佳时机。只是如此一来,假若圣主笑到了最后,那朝堂上的保守势力必将再遭重创,是继汉王杨谅之乱后关陇贵族集团所遭受到的第二次打击,无数人头将滚滚落地,而随之动摇的则是国祚根本。今日国祚的根本是关陇,是关陇贵族集团,圣主一而再再而三的屠戮关陇人,国祚根基焉能坚固?

“在东都很多人的眼里,齐王在圣主东征期间出京戡乱绝对是个自绝生机的错误。”李风云继续说道,“某西进中原掳掠通济渠,威胁东都,影响到东征,虽然给了齐王出京戡乱的理由,但齐王完全可以拒绝出京。当然了,齐王左右为难,若其拒绝出京戡乱,必被政敌抓住把柄,为圣主所憎恶,但一旦出京戡乱,同样会被政敌抓住把柄,为圣主所忌惮,然而,最终你们和齐王还是选择了出京戡乱,原因无他,你们心存侥幸。既然龟缩东都危机四伏,前途黯淡,甚至有性命之危,倒不如出京博一把,有了功勋,有了实力,有了自由,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大不了重蹈汉王杨谅之覆辙。”

“为什么你们有这样的侥幸?就是因为东都有激进势力阴谋推翻圣主摧毁改革。某说过,圣主之所以迟迟不立齐王为储君,就是因为他的执政理念与圣主的改革思路相悖,只要圣主和改革派手握天宪,齐王就永无出头之日,所以你们另辟蹊径,铤而走险,出京发展,把自己送上与圣主对立的不归路。你们走上不归路,正好可以为东都激进势力所利用,一旦双方联手,实力大增,再拉上时刻图谋东山再起的山东人,再断绝通济渠给东征以致命一击,那么你们的确可以重走汉王杨谅之路,以武力与圣主一决胜负。”

李风云望着韦福嗣,停了片刻,而韦福嗣并没有说话,神情严肃,洗耳恭听。

“然而,在某看来,汉王杨谅的失败是个血淋淋的教训丨利用皇族之间的自相残杀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今中土的核心矛盾,而若想彻底解决这个矛盾,唯有改天换地。所以,某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东都那些阴谋推翻圣主摧毁改革的激进势力,最终目标是篡国,而不是更迭皇统,因此,齐王是他们必杀目标,他们不惜代价也要诛杀齐王。杀死这个皇统第一继承人之后,东都政局大乱,阴谋者们的篡国之路就要平坦许多。”

韦福嗣听明白了。李风云说得很委婉,但意思很清楚。如果齐王与他合作,可以利用东都激进势力举兵篡国的机会,勤王救国,建立功勋,赢得圣主的信任,虽然这依旧不能帮助齐王冲击储君位置,但可以缓解父子间的矛盾,另外齐王因为功勋大了,有实力了,有声望了,圣主也不好公开打击他,这就给了齐王继续在外拓展实力的时间,而随着他的实力越来越大,或许就能仿效圣主当年之路,以对实力赢得皇统之争。反之,如果齐王与东都激进势力合作,与他们一起挑起内战,对抗圣主,那大义、名声都没了,而更重要的是,东都激进势力只是利用他篡国,而不是帮助他赢得皇统,所以齐王最终的命运非常悲惨,无论胜负都是死。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