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犀利小说 > 历史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三百四十三章 蛟河(三)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三百四十三章 蛟河(三)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04 01:14:10 来源:香书小说

蔡佑国好容易来了一趟纪城镇。

这个城镇是一个新设立没多久的定居点,或许称之为大村庄更妥帖一点,从南方水运—铁路-水运辗转而来的物资只在河岸码头边修建起了几座有限的建筑,可怜得很。其之所以能够博得城市的名称,大概还是由于上头在地图上圈给他的面积足够大吧——纪城镇,毫无疑问未来将是一座县城。

纪城镇东面是一座没有树木的小土包,土包上只有一个孤零零的灯塔,用做给夜间航行的船只导航;西面则有许多刚刚开垦出来的荒地,部分已经播种了玉米、土豆等农作物,部分则仍旧荒着——老实说,这里的农业条件还是不错的,河曲发育得非常好,流水至此变得比较温和,利于农业灌溉,更有利于防洪。

河的对岸有一个隶属于大市口乡的村庄,规模相当大,大概住了数百人的样子。农民们在那里栽种了充满芳香的果树,开垦出的农田也让人看得心旷神怡,间或有一些白色的山羊在地上走来走去,看上去就是一个生活安逸的村子。对于这种存在了一些年头的村庄,河这边的人也是羡慕不来的,毕竟人家早期的开荒也很辛苦,也是从苦日子熬过来的。

蔡佑国隐隐听说,住在对面的颇有些来自意大利地区的转正非国民劳务工。这些人有点懒,因为很多人都说,他们只在需要购买什么东西——比如盐或其他生活必需品——时才会携带自己的产品到集市上去,否则就只会待在家里坐享清福、无所事事、游手好闲,顶多再操持一点地里的活计罢了。

这些从地狭人稠的意大利南方出来的人坚持认为,只要手里还有着粮食,那么就拥有了一切、可以安枕无忧了。至于其他的什么东西以及未来会怎么样,他们并不挂心。这些意大利佬在集市上如果没有其他特别的东西需要买,那么他运到那边出售的粮食往往仅仅够他以买盐为限,也是让人无语得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和一些刚到东岸的清国移民没什么两样,都是些土包子罢了。

蔡佑国目前代理主政的蛟河地区就曾经从这里买过一批粮食——事实上到现在纪城镇还在向他们买粮,以减少运输压力——发现他们非常不老实,因为他们出卖的都是比较粗陋的原粮,其中往往夹杂着许多杂草、草籽、灰尘、树叶、小石子等玩意儿,想要以此增加重量蒙混过关。尤其是当他们出售比较昂贵的小麦、水稻时,这种事情更是不会少见,纪城镇这边的采购员已经抱怨过多次了,但他们屡教不改,也是无奈得很。

“纪城镇居民人数为二千五百零七人,其中退役军官和士官六人(他们的家属有男性一人、女性八人)、干部三十二人、道教神职人员四人(他们的家属有男性二人、女性八人);属于建设系统的工程人员有八十五人(他们的家属有男性五名、女性六十二人)、军警系统的官兵一百六十三人(他们的家属有男性七名、女性三十一名)、普通退伍士兵六十七人(无家属)、从前线返回转正的前奉国*军官兵一百五十九人(无家属);剩下的就都是普通移民了,

总共加起来不到两千人的样子,基本全来自明国淮安府,少数是来自ZJ宁波府的自由移民,总数不超过一百。”兵团堡出身、之前曾在南锥某乡干过几年的年轻代理镇长拿着名册,朗声朝蔡佑国介绍着这个定居点的大概情形,只听他继续说道:“目前由于各种物资的缺乏,定居者的条件还比较艰苦,而物资缺乏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交通运输的不便。别看这里紧挨着乌江,但大兴瀑布的存在,对我们这些上游的人来说真的是一件顶糟糕的事情,因为这极大限制了下游老区往我们这些新拓之地输送物资的效率……”

镇长一边说一边指了指附近搭建起来的居民房屋。只见那些房屋都非常简陋,东倒西歪的屋顶、倾斜的大门、用树枝条编织的篱笆、黑黢黢的窗户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前来这边开拓的居民都很困难,他们多半身无分文——其实即便有钱也未必能买到足够中意的东西——不过据说开拓者之间却很友好,这或许是因为他们在库页岛的集体农庄里彼此帮助、扶持走过几个寒冷的冬天的缘故,他们的社交圈子因为多年的友谊而异常稳固,彼此团结一致,共同面对困难,这对拓荒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种精神属性。

蔡佑国当然注意到了那些破旧的房屋——老实说,比他想象中住的地窝子要好,或许是因为这里的地下水位较高,没法挖地窝子?——但他此刻的注意力显然更多地被交通运输的难题给吸引了。是啊,诚如这边的干部所说,大兴瀑布的存在真的是一个让人心碎的事实,大型船只开到大兴港码头后,就不得不停下来,然后将船舱内的货物一一卸到码头上,然后再用平板轨道车运到附近的火车站,通过西北铁路支线输送至新塘港。

货物到了新塘港后,还得再折腾一番,即火车上的货物需要卸下,然后再装上吃水较浅、航行较灵活的内河小火轮,逆着乌江而上,将各类物资运输至两岸的许多港口。这样一种运输方式,确实是效率较低、成本很高的,因为中途两次装卸货物,费时费力费钱,但却又必不可少。除非,你能够说服执委会投入巨资将大型瀑布改造为一个大型船闸,使得船只能够越过瀑布,自由穿行在乌江上下游之间,但这又怎么可能呢?先不说建造成本方面的问题,就是技术方面也有诸多难题无法解决,因此大兴船闸的修建计划对目前的东岸来说,真的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这个认知同样也令蔡佑国有些沮丧。蛟河地区拼了命地想向西发展,获得一个关键的港口,结果却发现这个港口的效用真的很令人蛋疼。那么,这是否还值得地区行署、三个县数万百姓勒紧裤腰带修建铁路和港口呢?这条铁路(如果能修建得起来的话)真的能为地区带来多大的利益吗?要知道,蛟河地区虽然手头的公地开荒指标不少,卖地收入也还算可观,但需要花钱的地方更多。如果大量资金被投入到了修建森林铁路的延伸段之上,那么势必会压缩其他方面的开支,这样一种资金分配方案,是否真的对地区百姓有利呢?蔡佑国现在真的有些不确定了,不过这是老干部许信在任时一力推行的项目,为此甚至还帮着跑来了不少补贴,中铁公司也给了赞助,这个项目应当是回不了头了,也不应该回头,否则许老大人会怎么看待自己?

或许,森林开发公司的总经理卢西亚诺所建议的将森林铁路向东延伸,通往定军镇的想法,才是真的对蛟河地区有好处吧。因为那样一来,蛟河县城内的那个在自己苦心经营下颇具规模的手工产业园所生产的各类商品,就可以通过铁路输往高原上的保定地区诸县,这可以一个相当不小的市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通过蛟河向东,经夷陵、定西二县抵达平安港这个北方工业重镇,所能辐射的市场也就这么点破地了,撑死了再加上一些北鸭子湖地区的县份。

至于北上将货卖到保定地区,对不起,县的商人可不会让你把手伸这么长,除非你愿意将货先卖给他们,让他们再转卖至北方内陆高原,只不过这样一来利润也就被极大地分薄了,真是愁人啊!

可惜了,森林开发公司的这帮意大利鸟人死活不愿意再度增加投资修建铁路,让蔡佑国觉得颇为遗憾。或许是因为这些精明的意大利佬门,已经在多年前的西南铁路(著名的六千万里拉铁路)的修建过程中汲取了足够的教训,因此这会只愿抱着现有的那些投资完成的基础设施坐地收钱,而不愿再冒险追加投资了,真是一帮钻到钱眼里的家伙啊!

“我们这里同样极度缺乏手工业匠人,大部分人都只会种庄稼,对手工业一无所知。事实上我也很纳闷,是不是这批清国淮安府移民中的手工业者都被挑走了?以至于留给我们的都是些只能靠种粮食和菜园子维持生活的人。”年轻的代理镇长仍然在吐槽上头的“刻薄”,只听他谈道:“没有足够的裁缝、没有足够的鞋匠、没有足够的小炉匠,同样也没有足够的铁匠和木匠,更别提那些高级的画匠、石匠什么的了,没有任何手艺人愿意来自纪城镇这么一个艰苦的地方。事实上就我从某些地方看到的实情来说,我很担心缺乏足够的手工匠人会使得社会风气变坏。因为一旦当某个群体中缺乏足够的有本领的人,那么可想而知这个群体就将维持在贫困的状态下,这很容易导致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四体不勤和消极颓废的风气,最终使得社会缺乏活力,一片死气沉沉,就如同很多古代封建国家那样——旧大陆欧洲的中世纪就是榜样。”

“不要再抱怨了,年轻人。”蔡佑国打断了对方的喋喋不休,转而用一种告诫的语气说道:“每个定居点最初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可能你这边比别的地方稍微艰苦那么一点,但这其实都不算什么。想想北宁地区那些在丛林与荒野之中一步步开拓、征服的拓荒者们吧,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与大自然和印第安人进行搏斗。那里的运输条件同样恶劣,物资同样匮乏,他们随时有可能像秋天的落叶那样消失在高原那无边的森林里,或者在印第安野蛮人的袭击下如同雪花在骄阳的照射下消亡得无影无踪,永远消失在那片充满**落叶的肥沃土壤中,不为任何人所知,但他们没有,他们挺过来了。”

“西班牙人最初征服新大陆时,用野人的鲜血溅洒美洲的大地,这些野人是西班牙人的宗教狂热与对金银的贪婪的牺牲品;我们的人在征服这些新拓之地时,则是用自己的鲜血和汗水在这些土地上确立我们的统治权。我们过去三十多年间在这上面的成绩极为辉煌,U看书( )所获也极为丰富,很多当初一片蛮荒的地方已经成了宜居之地,很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抵达的所在也通了铁路、公路或运河,很多原本对我们抱有敌意的野蛮人居民也成了我们的海外殖民地居民,这些难道你都忘了吗?”蔡佑国又说道:“不要畏惧困难,更不要让困难打倒,只要有决心,没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

结束了在纪城镇一带的巡查后,蔡佑国在随从的护卫下骑马返回了蛟河县,然后迅速召集了县里的各级官员到地区行署开会。会议上,他与诸位干部重点审视了蛟河地区未来发展的路线,并着重讨论了如何破除目前困局内地的艰难处境。不过这注定是一个对蛟河地区各位干部们来说极为超前的话题,他们有提出继续修铁路、有提出挖运河、有提出修廉价的公路的,但讨论来讨论去,到最后发现没有上级的巨额投资还是什么干不了。毕竟,蛟河地区的体量实在是太小了,而所要兴建的工程又是如此巨大,以至于没有政府的大规模基建投资压根就不可能完成——这个认知,其实大家早就已经知道了,只不过蔡佑国比较心急、比较想着大干快上发展罢了。

发展地方经济,其实最好还是遵循下客观规律,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蛟河地区的发展如是,北边交河港一带嚷嚷着要国家加大投资、打造重要商业港市的要求同样如是。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