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iquge.la 新笔趣阁),高速全文字在线阅读!
瓦屋山意外失守,屯齐的侧翼失去掩护,再拖下去很可能被楚军分割包围,他向济尔哈朗请示后,率军主动后撤,向济尔哈朗的主力靠拢。
行军路上,屯齐心情沉重。
在这次分兵作战中,屯齐明显感到楚军变得更加顽强,更加不好打,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对八旗兵形成压制,让他连碰了几个硬钉子……瓦屋山失守就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节节败退的楚军竟然还能发起如此犀利的反击,说明他们以前都是有所保留,直到现在才亮出真正的实力,屯齐震惊之余,对宁镇会战的前景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自我军进入宁镇群山之后,汪克凡步步诱敌深入,所图甚大,此中凶险还请叔王明察,莫要中了他的奸计……”见到济尔哈朗后,他郑重提醒。
“不要想那么多。延陵镇一万五千余将士困守待援,本王明知汪克凡有意诱我深入茅山,也必然要救,这里面没得选,你明白么?”济尔哈朗走到窗前,凝望青翠的山岭,说道:“汪克凡麾下之楚军,确是伪明第一善战之师,此战能否取胜,本王并无十足把握。但为山九仞,岂能功亏一篑?我军现与延陵镇只有一山之隔,胜败就在毫厘之间,破山而入延陵镇则胜,困于山前坐看朱马喇、穆里玛败亡则败,本王唯有全力以赴,绝不能让八旗儿郎数十年的赫赫威名断送一旦!”
济尔哈朗初时的神气语调都很平淡,说到最后却目光如电,气势张扬。
汪克凡有意诱敌深入,他早就有所察觉。但是为了救援朱马喇和穆里玛,还是毫不犹豫地踏入茅山。不错,这次分兵作战失败了,楚军比预想中更难对付,但是现在也不能立刻撤回丹阳县……两军交战最重要的还是实力。清军的兵力更多,战斗力更强,济尔哈朗没有理由避战,而且自信能够取胜,甚至取得一场辉煌的大胜,把楚军消灭在宁镇山区里。
楚军四万人就想吃掉清军六万人?济尔哈朗坚信那是不可能的。宁镇会战进行到这种程度。最坏的结果就是在攻破茅山防线之前,朱马喇和穆里玛先被楚军歼灭,但最起码自保没问题,如果势头不对,他的六万大军转身撤退。宁镇山区外边还有两万多清军接应,楚军肯定拦不住。
现在要做的,就是竭尽全力进攻茅山,和延陵镇的清军会师。
接下来的几天里,茅山前线的战斗越发激烈。
面对清军的凶猛进攻,汪克凡亲笔写下一封动员令,传达全军。
“……宁镇会战,是关于国家气运的一战。是关乎民族危亡的一战,胜可力挽狂澜,败则亡国灭种。明军各部所有官兵务必不计牺牲。不计代价,抱定成功成仁的决死信念,将济尔哈朗所部阻击于茅山之前,并予以彻底消灭!”
这份动员令传达到每个普通士兵,由军官和士兵同志会大力讲解宣传,汪克凡同时召集众将。要求各营拿出烧铺草,拼老本的决心。和济尔哈朗决一死战。
“济尔哈朗这次带来的都是满蒙八旗和汉军旗的精锐,加上朱马喇和穆里玛。八旗兵能打的精兵将近一半都在咱们的口袋里,这一仗哪怕把咱们这几个营都打光了,把我自己也填进去,只要能消灭济尔哈朗就值得!”
汪克凡扫视众将,坚毅说道:“这一仗打赢了,满清再没有力量进攻江南,最差也能像五胡乱华一样形成南北对峙。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哪怕咱们全都牺牲在这里,岳州营、通山营、通城营和闯营还会打起楚军的大旗,将来总有一天把满清赶回关外!”
真的要拼命了!
满清全族人口不过百万,可战之兵只有十几万,只要汉人都拿出一个拼一个的精神,就绝不会亡国灭种。
在这场关键的天王山之战里,汪克凡赌上了一切,不顾个人的得失安危,也把楚军和楚勋的利益放在了一边。在他的内心深处,救亡才是唯一的目标,清军则是唯一的敌人,拥兵自重的军阀只是一种手段,他绝不会在这个时候去想着保存实力。
散会之后,楚军众将回到军营中,情绪仍然非常激动。他们跟随汪克凡多年,还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场面,满腔慷慨豪情都被点燃,热血沸腾,不能自已。大丈夫死则死矣,为国尽忠死得其所,粉身碎骨又有何惧!
茅山防线上,担负正面防御任务的,是刚刚调上来的东莞营和蒲圻营两支生力军,张家玉和吕仁青都下了死命令,全军上下与阵地共存亡,除非东莞营和蒲圻营的六千三百名将士全部打光,除非他们两个杀身成仁,清军休想踏过茅山一步。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面对清军的凶猛进攻,楚军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勇气和牺牲精神,坚守阵地死战不退,清军固然竭尽全力,楚军也同样在拼命,每一座山头和无名高地都要经过反复争夺,每一条小溪和每一片山谷都会成为尸横累累的战场,在血与火的洗礼下,楚军就像百炼精钢一般坚韧。
坚韧!楚军变得更加坚韧,这是清军最直观的感受。
悍不畏死的八旗兵仗着兵力优势,往往能在局部取得一些进展,攻下某座山头或者无名高地,但始终无法向楚军防线的纵深突破,楚军的反击却异常犀利,白天把阵地丢了,晚上就一定要组织夜袭夺回来,清军的突击部队切入楚军防线后,肯定会遭到顽强阻击和逆袭,要么灰头土脸地撤回去,要么被楚军的预备队消灭……对这种阵地攻防战的战术要领,清军还在摸索之中,汪克凡却有后世四百年积累的经验和理论,楚军的预备队总能出现在最关键的位置。封堵防线缺口,切断清军的后续部队,包围清军的突击部队并加以歼灭。
阵地防御战的关键,在与如何利用战略纵深,如何使用二线预备队的反击力量。汪克凡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楚军的阵地防御战也打得有模有样,至于济尔哈朗等清军将领么……还没有这方面的清晰概念。
清军方面更多的是使用蛮力,仗着兵力雄厚和楚军硬拼,动辄以上千人的规模发起强攻,伤亡数字随之迅速增加。以至于济尔哈朗不得不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攻坚战术问题。
“这个仗,不能再这么打下去了……”济尔哈朗虽然有决死一战的打算,但是自从进入宁镇山区后,清军的伤亡总数已经将近一万人。哪怕他有六万大军也承受不起……好吧,就算不计代价也要继续进攻,但是太多的伤亡造成士气严重下降,哪怕是最凶悍的八旗兵,谈起臼炮和燧发枪也都沉默不语,隐隐有些畏惧,而且大量的伤兵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后勤压力很大。
“兵派的少了不济事啊!”何洛会却唱起了反调:“若像当初一样只派几百人攻山。先挨臼炮的炮子,再被燧发枪打几轮,冲到壕沟近前就剩不下多少人。还怎么往上攻?这一来二去的白白折损儿郎不说,耽搁下去什么时候才能攻到延陵镇?”
从俘虏口中,清军早就知道了臼炮和燧发枪的名字,对这两种明显是欺负人的新式武器,济尔哈朗非常重视,找到一些被炸毁的残骸当做宝贝。特意派人运回后方,准备送到北京研究仿制。
何洛会说的这番话也有道理。济尔哈朗露出为难的神色,一时拿不定主意。屯齐却站出来反驳道:“再耽搁几天也不碍事,反正不能再让儿郎们去送死,一次冲上去的人太多,被炮子铅子打死的就更多,你难道不知道吗?”
“……”何洛会为之语塞。
在真正的热武器战争中,攻坚之前必须要用猛烈的炮火摧毁敌人的火力点,清军的红衣大炮受到地形限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只靠人命硬添,自然左右为难……进攻部队的人少了,还没冲到跟前就打光了,进攻部队的人多了,又会在枪林弹雨中造成大量伤亡,最近这几次用人海战术进攻,虽然拿下了阵地,但每次都会损失几百人,反复拉锯几次就是上千人,几千人的伤亡,何洛会对此也非常清楚。
屋子里一片死寂,清军众将面面相觑,束手无策。
佟图赖左右看了看,咳嗽一声说道:“若是不怕折损大炮,我倒有一个法子……”
在众人的催促和询问下,他提出一个新的战法,把红衣大炮推到山前,修筑特殊形状的简易炮台,抬高炮管以加大射界仰角,就能打到山坡上的明军阵地。
“这是硬凑合的笨办法,王爷不要太过期待,这样架起的红衣大炮根基不稳,每次开炮后都要重新复原,一炷香能开一炮就算不错了,况且把红衣大炮推到山前,还会遭到南贼大炮的轰击……”
红衣大炮改变射角,就没了射程的优势,必须进入楚军大炮的射程作战,虽然能够掩护清军步兵,自己却难免损失惨重,红衣大炮制造不易,价格昂贵,这样使用太浪费。
清军众将商量来商量去,始终都没商量出一个万全之策,济尔哈朗犹豫再三,最后拍板,采纳佟图赖的建议,不惜损失红衣大炮也要把伤亡降下来。
“派人给谭泰传令,再调一万援兵进入宁镇群山,把粮道替本王守好。”
清军主力深入茅山,从丹阳到这里的补给线已经长达七十里,济尔哈朗调兵遣将,防止楚军包抄后路,真的把他装进口袋。
有了红衣大炮的助战,清军接下来的进攻效率明显提高,经过几天苦战,损失了十几门红衣大炮后,他们终于突破茅山的外围防线,推进到楚军的核心阵地――茅山九峰的三茅峰和抱朴峰。
茅山九峰是茅山主脉,比周围的大小无名高地都高出一截,只要攻占三茅峰和抱朴峰,就能突破楚军的核心阵地。
接下来的几天,清军的进攻更加凶猛,却一直停滞不前。
茅山九峰的地形更加险要,红衣大炮再一次失去作用,佟图赖尝试着把大炮推得更近些,直接推到山脚下,却遭到楚军大炮毁灭性的打击。因为距离太近,除了打得又准又狠的三磅炮和四磅炮,见高不见远的臼炮也能打到红衣大炮了,只要炮身被楚军的炮弹直接命中,就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形,连着报废了二十几门红衣大炮,佟图赖终于放弃了这种徒劳的努力。
眼看只隔着一层窗户纸,却偏偏无法捅破,济尔哈朗着急上火,嘴角起了一串燎泡,唯一让他稍感安心的是,楚军一直没有对延陵镇发起总攻,朱马喇和穆里玛还在苦苦支撑。
很明显,汪克凡是在有意消耗他的进攻力量,盯上了他的六万清军(还剩五万),所以才对延陵镇围而不打。济尔哈朗虽然觉得对方过于狂妄,但也不得不承认楚军表现的非常顽强,如果没有朱马喇、穆里玛的牵制,没有外围的两万清军配合,他还真的有些危险。
经过连续几天的恶战,三茅峰和抱朴峰前尸横累累,堆积如山。
一天的恶战结束后,防守抱朴峰的蒲圻营射书给清军,让他们派人来收尸,规定不许带武器,人数限制在一百人以下,打一面红十字白旗作为标志,还画了一幅红十字白旗的示意图。
清军前军主将苏克萨哈犹豫再三,向济尔哈朗请示后,派出一队绿营辅兵前去收尸,武器什么的都没带,却不愿打白旗,换成了一幅特制的红十字绿旗。
吕仁青当时就气坏了,派出一哨楚军冲下山去,把这些绿营辅兵全部活捉,割掉几个带队军官的左耳,又给了一面红十字白旗打着,然后押着他们下山去收尸……这是汪克凡的命令,由于天气炎热,尸体很快就会腐烂,所以清军的尸体一律交给他们自行处置。
相比之下,清军的卫生防疫意识就很差,随着伤兵大量增加,军中突然出现瘟疫,并且迅速传染扩散。(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