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犀利小说 > 历史 > 公子风流 > 第六百七十六章:居功至伟

公子风流 第六百七十六章:居功至伟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04 04:13:04 来源:香书小说

朱棣抛砖引玉,其他人自然也就该表态了。

此番确实是解了朝廷燃眉之急,说白了,拿下暹罗,对朝廷来说,并非是利益的问题,追根问底,还是面子的事。

对于天朝上国,面子比天还大,这当然不是危言耸听,人活一张脸嘛。

这种政策,一直为后世嬉笑,殊不知所谓的面子,其实就是威慑力,当大明能展示它的富强之时,其他小国自然也就不敢轻易挑衅,这些‘小邻居’‘小伙伴’最大的特点就是穷,人一穷,就不免容易铤而走险,真要穷疯了,什么事做不出,光脚不怕穿鞋的,他若是在边境寻衅,你能奈何,若是征发大军去打,他龟缩不出,依靠着崇山峻岭,慢慢耗你个七七八八,而一旦你大军退散,他立即出击,掠夺你的州县,教你首尾不能相顾,让你焦头烂额。

可是一旦告诉他,你惹我,那么必定死定了,大爷我不差钱,也不差兵,这些人,自然也就安份老实,穷不是你的错,可是你寻衅滋事,那就大错特错了。

本来此次,朝廷已做好加赋、调拨大军的打算,如今倒好,一切都已省了,那郝风楼实在是居功至伟,谁也挑不出一个刺来。

率先发言的乃是金忠,金忠笑吟吟的道:“郝风楼此番破敌小说 ,微臣看了战报,实在教人大开眼界,以五千之兵而破灭一国,真是始料不及。此等功绩,也算是前古未有,便是黔宁王。怕也比不上。”

黔宁王便是沐英,当年沐英、蓝玉奉命带兵进云南,大败元军,战功彪炳,因而镇守云南,成为大明柱石。

朱棣听了,微微颌首点头。他自诩自己要开太祖那样的功业,那太祖最大的功业,不就是开创基业么。因为有沐英这些良将,镇守四方,而如今自己有个郝风楼,亦是不遑多让。

解缙微微一笑:“此战为朝廷解决了心腹大患。实乃旷世之功。不过眼下大局已定,微臣以为,陛下理当未雨绸缪了。”

未雨绸缪,其实就是做好善后的工作,三军的将士,要不要封赏?还有那暹罗的问题,要不要解决?

朱棣这兴奋劲儿也渐渐的过去,倒也笃定起来。微微笑着看向左右:“太子,此事你怎么看?”

朱高炽一听解缙说要善后。便晓得解缙的心思了,他微微笑道:“父皇,这暹罗既是已是拿下,又听说暹罗百官,纷纷愿拥戴郝风楼为国王,以儿臣愚见,这并无不妥,郝家乃是大明于西洋的定海神针,父皇莫非忘了当年交趾之乱么?”

所谓交趾之乱,其实就是当年明军占领安南之后,安南各地发生了叛乱,一度让安南的明军焦头烂额,此后朝廷命郝家镇交趾,这才平息了叛乱,使交趾真正成为大明的领土。

朱高炽的意思就是,郝家在西洋的声望很大,想要定暹罗,非郝家坐镇不可,否则交趾之乱,极有可能重演,这种藩外之国,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朝廷不能从中得益,反而维持的成本极高。

想想看,这等不毛之地,能榨出什么油水出来?可是朝廷还得大量驻军,一旦驻军,就需要钱粮,大明的体制,这钱粮的调拨往往都必须经过国库,也就是说,广西、交趾征的粮,想要直接送去暹罗,那是休想,必须得先送来金陵,待户部这边核算之后,再调拨前去暹罗,这一来一去,可就是数千里的路程,这么多粮食,需要多少民壮来输送?民壮是征发来的,这就意味着他们在这长达数月乃至于一年的时间里不可能进行农耕,田里少了人力,就意味着明年的粮食要减产,这还不算,他们在运粮的过程中,总需要吃喝,于是损耗就出来了。

像暹罗那等地方,损耗更是惊人,往往一万石粮食,就有五千石被损耗掉,似暹罗那地方,怕能留下两千石,就算是祖宗积德了。

其实某种程度来说,大明朝的体制,是绝不适合开疆拓土的,中央集权的体制,表面上看,好似是加强了对边镇的控制,同时解决了隋唐时藩镇的问题,可也正因为如此,因为强干弱枝,还有这变态的粮食供给制度,使得疆域的面积,已经无法继续扩张下去。

而隋唐时则不然,隋唐那等节度使的制度,表面上,确实给王朝增加了隐患,因为节度使几乎就等同于地方上的土皇帝,他们自己征粮,自己养兵,中途并没有太多的损耗,更不必将粮食千辛万苦送去京师,再从京师将粮食调拨回来,减去了这等不必要的损耗,自然而然,莫说是暹罗,便是打去了大食,也不成问题,因为在这个过程之中,朝廷的作用,无非就是任命节度使而已。

生产力就摆在这里,大明的体制已经到了极限,真想如控制云南那般控制住暹罗,几乎是天方夜谭。

因此,朱棣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太子朱高炽也明白,在座之人除了那‘混账’的赵王都是人精,又有哪个不知这里头的蹊跷。

暹罗置郡县可以,收入囊中也不成问题,可是绝不可能,中央直辖,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自给自足。

可是要自给自足,那么和藩镇又有什么区别,而且摆在大明君臣面前,又出现了一个问题,谁来镇暹罗。

暹罗那儿,已经给出了答案,以吾泰为首的百官,纷纷请郝风楼主持大局。

而大明君臣之中,如太子,如解缙,似乎也都有意请郝风楼去维持暹罗的局面。

这显然是有预谋的,他们的谋划很是简单,将号封了推出来,一方面这家伙功高盖主,如今反正是赏无可赏,越是一致推举他,说不准,可以引起天子的猜忌,而天子本就多疑,一旦对郝风楼有所忌惮,这郝风楼就完了。

而另一方面,假若当真郝风楼为暹罗王,那就更有意思了,你既是暹罗王,这锦衣卫指挥使必定要换人,想继续留在京师,也绝无可能,从此之后,老老实实蹲在那暹罗玩你的泥巴去,那儿毕竟是几千里的地方,大家眼不见为净。

这才是朱高炽和解缙乃至于金忠等人的想法,一个暹罗,对他们来说无足轻重,若是能以一个暹罗困住郝风楼,这个买卖怎么看都怎么划算。

只要郝风楼不在京师,那么太子的地位,自是固若金汤,一个赵王,是断然不可能动摇的,至于以后的事,都可等到太子殿下登基之后再说,到了那时,太子定鼎天下,要剪除一个郝家,岂不是易如反掌。

…………………………………………………………………………………………………………………………………………………………………………………………………………………………………………………………………………………………………………

朱棣显然也在踟躇,一方面,他对郝风楼颇有依赖,而另一方面,他也深知,无论太子还是解缙这些人,说的都没有错,郝风楼定了暹罗,可是这暹罗终究是个烫手山芋,想要长治久安,就非让郝风楼留在暹罗不可。

他一时犹豫,却也不知如何处置才好。

倒是那刑部尚书周力帆却也看出了一点端倪,心知太子和解缙这些人的如意算盘,周力帆乃是郝风楼死党,更加明白,这赵王党的核心就是郝风楼,没了他,莫说是在京师立足,他们这些羽翼,怕早就被人家剪除干净了。

为了自己,周力帆也必须据理力争,只是他一个刑部尚书,如何争得过太子,索性道:“陛下何不如速召郝风楼觐见,他终究是大功之臣,免不了要入京,论功行赏,至于如何封赏,还有暹罗后续事宜,可以从长计议,想来暹罗初定,暂时也没有什么隐患。”

周力帆的目的,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撑到郝风楼入京,至于其他,都等郝风楼到了京师再说。

朱棣颌首点头,道:“就这么办,诸卿所言,都有道理,郝风楼大功于朝,朕自要亲自召见,予以重赏,传旨,立即召郝风楼入京,太子,郝风楼入京时,你去迎接吧。”

如此功臣,自然不能轻慢,只是让太子去迎接郝风楼,就显然有些过火了。

可是朱高炽却并没有半分不肯的样子,反而笑吟吟的道:“儿臣遵旨。”

朱棣长身而起,笑起来:“不管怎么说,郝风楼了却了朕心里一桩大事,可见这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这郝风楼便是有心之人,正因为他的赤胆忠心,这为朝廷效命,才屡建奇功,这句话诸卿要谨记,宫门抄也要记录朕的这句话,这邸报,要传诸天下,让朕的那些文武百官们好生看看。好啦,朕已乏了,诸卿告退吧。”

……………………………………………………………………………………………………………………

第二章送到,月底求点月票。(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