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犀利小说 > 历史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四百二十八章 游刃有余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第四百二十八章 游刃有余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04 03:49:50 来源:香书小说

特遣队完成任务后就近经西辽撤入高昌休整,而他们给木剌夷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几个幸存的教长为争夺谢赫之位又大打出手,导致其实力再次被削弱,从而对周边的控制力下降。本文由 ..xstxt.. 首发那些曾经生活在木剌夷威胁之下的王国和领主们却趁此良机联合起来对其进行讨伐,打下了一些堡垒,进一步侵蚀其地盘。

在内忧外患之下,木剌夷国的教长和传教士们只能匆匆结束内斗,选出了谢赫,而他的威信和实力与此前两任不可同日而语了。而阿拉穆特堡被毁,他们只能选择最为险峻的麦门底司堡做为驻地。但新任谢赫依然惶恐不安,宋人无孔不入的刺杀给他们留下了巨大的阴影,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派出使者联络宋人乞和,希望两国就此罢手不再互派刺客行刺对方首脑。

木剌夷国和大宋素无往来,若不是他们派人刺杀赵柽,恐怕大宋许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个国家存在,他们只能辗转通过他国与大宋搭上关系从而进入高昌地界求见这里的最高长官高宠,送上了巨额礼物并立誓再不会冒犯大宋帝国,更不会针对宋朝商旅进行报复。高宠对他们刺杀皇帝本就耿耿于怀,自然没有什么好脸色,以请示皇帝为由,让他们滞留高昌数月才勉强答应,此事也以大宋完胜而落下了帷幕。

特遣队在次年春天返回汴京,他们能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完成任务,赵柽当然是不吝赏赐,军衔提了两级并皆封爵。两位牺牲者重金抚恤外。还由其后人袭爵,灵位入忠烈祠永受国家祭奠。而介于此次特遣队的出色表现。赵柽决定保留这支队伍,并亲赐队名‘翔龙’中队。由清羊任队长,编制依然为一百二十人,调归近卫军内卫大队序列,成为皇帝的又一支可调动的劲旅……

兴国十六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新年伊始,尚书省接受皇帝的建议,将过去只下发到‘县团级’的邸报改版,正式命名为《帝国旬报》,面向全国发行,主要是报道近日的重大新闻、国际形势、政府新政及发布重要消息。材料主要来源于尚书省及枢密院两省收到的奏章及上书。统一汇编后,再将底稿由驿站以八百里加急发往各路治排版印刷、发行。

因为《旬报》具有发布机构权威、消息传递快、价格低廉的特点,使得‘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成为可能,不仅受到官方、军队及各书院的重视,商贾们也踊跃订阅,而其三文钱的价格即便是穷酸们也能买的起,且能让他们轻而易举的获得谈资,因此只要识字的都要想办法买上一份。

为了增加娱乐性和观众的参与性。《旬报》还会不定期的发行时事版、娱乐版、商务版、版等副刊,不论是谁只要提供的文章或消息被采用,不但其大名能在报纸上露露脸,还能根据情况获得些‘润笔费’。而这些副刊最为吸引人的是‘版’。不仅因为经常刊登名人雅士的文章,还因为主编是当朝朱皇后,想想自己的文章一旦被选中。很有可能会被推荐给皇帝的,若是皇帝再喜欢。眼前岂不是就有了条康庄大道。

当然这些不用问又是赵柽搞出来的道道,以借此统一国家宣传口径。辟除谣言,引导舆论,监督政府,成为自己统治国家的有一利器。那些副刊则是给那些喜欢指点江山的士子和雅士们提供对时政点评和论战的渠道,这总比让他们私下里议论皇帝,抨击政府来的光明正大,同时也让他们多了条‘言事’的路径,免得动不动就搞伏阙上书的戏码,引得朝廷动荡。

当然作为历史上最会赚钱和最抠儿的皇帝,赵柽不会自掏腰包办报纸的,那些边边角角都留给商人们花钱打广告的,官方也可以借此引得消费,推动商业的发展。唯一例外的是副刊,从整理发行、出版印刷到给作者付稿费都是出自赵柽的小金库,而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弥补自己对皇后的亏欠。

赵柽与朱淑真的婚姻可以说是一场邂逅引起的误会,当年他对这位才华横溢的才女更多的是敬佩,甚至是有些畏惧,根本谈不上爱情。自己在驿馆中借酒撒疯剽窃前人大作,不过是想借此机会在进京之前将自己身上‘不学无术’的标签摘掉,没想到却引得少女怀春,看上了自己这个‘古惑仔’,以致后来在黄经臣的推波助澜下被郑皇后点为王妃。

其后的岁月中赵柽与其貌合神离,但难改皇命,只能被动的接受了这么个才女。大婚后起初还能相近如宾,试图接受她,但他心中始终有根刺。而朱淑真也没有过上幻想中的才子佳人,琴瑟相和的浪漫生活,她自己一时也无法适应赵柽这种‘心怀国家,望眼世界’的跌宕起伏的日子,终使两人无法融入各自的生活。

赵柽继位后,朱淑真成为国母掌管后宫,随着嫔妃们相继生下儿女,又让她担心起自己的儿子能否继任大统,与皇帝的争吵中隔阂更深。最终在赵桓归国时导演了一出震动朝野的闹剧,而这惹怒了赵柽,虽没有废了其皇后之位,可也将她冷落一旁,剥夺了她的权力,养在深宫之中。

而赵柽毕竟是来自前世的人,有着现代人男女平等的思想,随着年岁渐长也在反思中觉得和朱淑真之所以闹成这样,自己也存在着一定的责任,尤其是由于指婚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在作怪,使他从心底中没有接受朱淑真。于是他便借助去年遇刺与长子关系得到缓和的契机重新修复和其关系。

但赵柽知道人无事就会生非,便投其所好自掏腰包给皇后弄了个版面主编当当,以发挥其所长。也给她找个事情做。没想到这笔投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朱淑真借着其地位和绝佳的素养一炮走红。成为大宋诗词界的名人,而她每天忙着挑选稿件。召见大家探讨优劣。加之有时赵柽也凑趣参加其中,即兴‘偷’几首佳作给其助阵,夫妻关系日渐融洽,自己的后院也便风平浪静了,堪称大宋第一模范家庭……

可老天爷似乎看不到赵柽的好,没事也要给他找点事儿。年初黄河解冻时,钦天监便汇报黄河水清,因有黄河水清为祥瑞之说,群臣纷纷上表道贺。赵柽却知道这不过是个自然现象。还有可能是干旱的前兆,因为上游来水减少导致径流变缓,泥沙过早沉积,导致河水变清。

而出现河清,显然也与什么‘圣人出’有关。他爹赵佶在位时,竟出现过三次‘河清’,皇帝和百官弹冠相庆,用各种形式来歌功颂德,甚至在大观元年乾宁军报告‘黄河清。逾八百里,凡七昼夜’,他爹还因此下诏改乾宁军为清州,实际上谁都知道其是历史上挂了号的昏君。

因此赵柽不但没有喜于言表。反而令工部和户部密切监视水情,注意雨量多少。果然事情不幸又被他料中,进入二月后直到四月滴雨未下。河南、河北及河东、大定和陕西五路皆发生春旱,导致春播无法进行。而干旱还在持续发展,较大的河流水量减小已经无法行船。即便是运河也因为水浅而无法通行大船,再持续下去就会导致全年北方粮食大规模减产,发生饥荒。

面对严峻的形势,赵柽紧急召集群臣议事,这种大范围的旱情发生往往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饥民们会因为寻找食物而背井离乡涌向富庶的地区化成流民,一些人也会铤而走险抢劫官仓、富户,成为盗匪,随之而来的就是瘟疫流行,导致人口的流失和死亡,不仅会给经济造成重创,还使社会陷入动荡之中,多年后也难以恢复元气。

如何应对未来的灾情,有人提及前朝所用的灾年征兵之策,把青壮都拉入军队之中,从而减小反抗力量,以维持社会稳定;还有人则提出命令各州府和驻军严守治所,防止饥民流动。对于这两项建议赵柽立刻予以否决,好不容易解决了冗兵的问题,不能因为一次灾情将多年努力化为泡影。再者饥民流动不是用堵就可以解决的,弄不好还会闹成更大的动乱。

当然最多的人是建议开仓放粮,赈济饥民,但是大家都知道此次灾情重大,面积广,时间长,各地州府仓储难以应对,可其中还有一部分是皇帝准备北伐所用的军粮,不能擅动的。赵柽经过考虑以为北伐虽是大计,但政局的稳定是前提,当前还是应以救灾为要,当下颁旨:

命受灾各路府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同时展开生产自救,筹集晚秋作物种子,待灾情缓解立即补种;命各镇抚司所辖各部进入戒备状态,防止发生骚乱,同时视灾情可应地方州府所请,发放军粮救灾,派出医士营协助地方救治病患,以免瘟疫爆发;命东南、西南和江浙未受灾各省的夏税皆以实物交割,就近运往灾区,水路不通则由海运到北方。

在颁下圣旨的同时,赵柽向各州府派出御史严查救灾不力、借机克扣赈灾物资的官员,打击哄抬物价的奸商。密令北方驻军严密监视边境,防止敌军借机入寇。而大旱之后往往会发生大涝,赵柽要工部和户部利用干旱导致的河流干涸,水面降低的时机,召集灾区青壮,采用以工取酬的方式对丰水时无法修浚的险段和堤防进行修整加固,同时也可解决灾后百姓的生计问题。

赵柽的圣旨通过尚书省的通告和《旬报》迅速传播,让天下人明白灾情的严重和形势的严峻,但是国家并没有坐视不理,而是正想尽办法救灾,赈济百姓,一时间民心趋稳,最担心的流民问题没有发生,同时百姓们响应朝廷的号召,纷纷展开自救,并没有因为灾情的加重而出现动乱。

赵柽多年的苦心经营也没有白费,国力的强盛使大宋存储了大量的资金可以应对大规模的灾害,而新作物的推广也使各地仓廪丰盈,减轻了中央的压力,能够在第一时间将救灾物资发放到灾民手中。再有就是他一手控制的以四大堂为首的商业帝国也可以通过平价买卖,防止物价暴涨引发骚乱……(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