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_read);
“写得不错,看来不只是读过水利书籍,应该还有过实地考察。”朱永兴仔细看过这个考生的试卷,终于下了结论,当然是指后面的专业论述。
陈绍愉和张煌言接过试卷,轮流阅看了一遍,脸上都有疑惑的神情。虽然他们不精通水利,但这上面有些东西却是与常法不同。
“十年哪,每年两三百万银子,也不能保证万一失,这,这未免有些――”朱永兴已经定论说好,张煌言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
“这个花费确实很大。”陈绍愉沉吟了一下,说道:“不过呢,若是等上几年,灭了鞑虏,国家也恢复过来,财政也不是拿不出这笔钱。”
“我朝有多少年未修水利了?”朱永兴摇头叹息,“积重难返哪!管它十年二十年,这是造福万民,利在千秋的大事,能干好,花费再多,朕也不吝啬。嗯,朕还有很多疑问,那个考生呢,叫来让朕看看。”
“万岁,在这里召见考生,有些不妥吧?”张煌言谏议道:“不如择日,改在别的地方。”
朱永兴想了想,笑道:“朕还是忍不住。旁边可以僻静屋子,不让太多人看见,应大碍。”
张煌言苦笑,看了陈绍愉一眼,两人奈地点头,出去安排。《
明朝自万历中兴时,张居正起用潘季驯治河之后,便少有修水利之举。忽略水利设施建设,对农业竭泽而渔,滥垦滥伐,以致于西北华北中原地区严重的植被破坏和生态灾难。陕西、甘肃和山西在明朝中后期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荒漠化态势,山西北部是田鼠泛滥,直接导致了后来天启、崇祯年间泛滥全国的特大鼠疫。
为什么不修水利呢?主要原因是财政不敷。文官和宦官两大集团的争斗。现在呢,第一个困难还在,但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第二个问题则已不复存在。而朱永兴如此看重水利,从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他的信心。
水利工程论在哪个年代都绝对是国家重点投入的项目,需要大笔的金钱和众多的劳力。而且,万一花钱太多。动摇了国家根本,问题可就严重了(隋炀帝的京杭大运河就是例子,所以这件事情和修书一样,不是强国盛世你几乎是干不成的。
康小三都能在平定“三藩之乱”后营造个什么“盛世”,难道我还比他差吗?朱永兴的自信告诉他,他只会比康小三强,盛世来得也会早,实至名归。
…………
当陈潢不明所以,被考场官员引至一个小屋时。朱永兴正坐在那里等他,并且假报是将要被朝廷委任的河道官员,见其试卷,颇感兴趣,要询问一些治河的问题。
这样一来,陈潢便不是特别紧张了。而且河道官员与其专业相通,谈起话来也方便。
说到陈潢,今年已经是二十七岁的年纪。自幼不喜八股文章,却攻读农田水利书籍。还到宁夏、河套等地沿黄河实地考察,精研治理黄河之学。也正是这样的爱好成全了他,否则,按他的年纪,又是读书人,很大的可能便是被家里人逼着去应仕满清了。
从举止和言谈来看。陈潢是个豁达爽的人,也就是不象旁的读书人那么谨慎,那么唯唯喏喏。而且,很他便开始畅所欲言,这自然是因为朱永兴的鼓励和引导。
“河务艰难。任重事繁,积重难返,绝非一时之功。若万岁委一信任官员,实心办事,不惧忧谗,则事可为。”陈潢喝着茶,苦笑了一下,说道:“若是瞻前顾后,畏惧彷徨之辈,则治河难矣。”
“河道长久失治,自然不可急功近利,也必然要有人奋起承担。这些,朝廷已经想到了。嗯,看你试卷说是需十年之功,能不能缩短时间呢?”朱永兴明白陈潢的意思,长久的工作需要稳定的领导,只有皇帝信任,才能不换频繁,不能说今年委任了,一听说哪里又决堤了,便撤之换人。
陈潢认真想了想,说道:“若是资金足额,人力足够,或七年可成。”
朱永兴点了点头,说道:“看你试卷上所言,有很多不同于治河旧法之处,能不能解释一下。”
“其实也不尽是小民自创,我朝潘季驯已有论述。”陈潢接过他的专业试卷,看到上面有圈有点,便一一解释道:“黄河之所以泛滥,是因为河道逐年升高,形成了岸上河,于是河堤也越来越高,稍有不慎一旦决堤,后果就会极其严重。而筑堤束水,以水冲沙呢,是把河堤加固加高,把河道变窄,水势则一定增强,流速加,不但沙不至沉落,旧沙也能卷带入海。河床必然越来越深,河道也一定愈来愈低,就不会有决堤之患……”
“那这种方法可有过实践?效果如何?”朱永兴觉得原理好象是通的,但还有顾虑。
“自然有成功经验,万历年间潘季驯四次治河,历时近十年。”陈潢充满钦佩地说道:“潘公首任河官初识水性,二任河官则已深知堤防的重要性,三任总理河道时,形成了‘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思想并付诸实践,四任河官时,潘公即形成了他的治河理论。经潘公治理,黄、两河归正,沙刷水深,海口大辟。”
这样就放心多了。朱永兴暗自长出了一口气,理论固然抓眼球,可治河这种大事,要拿来做实验,就未免太儿戏了。
“若要治河,一是学术精,虑事周,洞悉水患之根源。”陈潢意犹未尽,继续说道:“若是治河官员有心术,只知清沙排淤,每年耗费千万人力,百万黄金,可河床年年淤沙,越集越多,竟然闹到乘高四溃,不复归河的局面,等汛期一到,便立刻化为乌有。”
朱永兴点头称是,要治根本,便要全面规划,立足长远,年年只是对付,纵然侥幸不溃堤决口,但祸患却在积累,终有一日要大爆发。
“先生所言精僻。”朱永兴不吝赞赏,笑道:“只是这堤坝上不种树,只植灌木杂草,未免太绝对了。少种树,多植草,是不是好呢?”
“学生实地考察过,种草比种树好。”陈潢坚持着自己的见解,“树根虽然有固堤的效果,但秋汛来时多有风雨,堤土松软,树干一摇,大堤便容易裂缝决口。”
人家实地考察过,怎么也比自己想得切合实际吧!朱永兴赧然一笑,沉吟着说道:“陈潢,若是万岁委你以治河重任,你可有信心根治河患?”
…………未完待续……)r1292
show_read);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