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犀利小说 > 历史 > 重生之大总统 > 第九章 战争,战争

重生之大总统 第九章 战争,战争

作者:羽落凡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04 03:41:00 来源:香书小说

ps: 订阅支持正版光荣

中国,大连港。

随着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大连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造船基地,站在港区码头,随时都能看到来往穿梭的商船。在大连港区南部,深水海岸上,中国第二造船厂坐落在这里。这是一家国有大型企业,包括国外技术和工程人员,总的员工达到五万人,主要负责大型军舰的制造。

从空中俯瞰,一条笔直宽阔主道沿着海岸修建,将中国第一造船厂的厂区划作两大部分:靠近海岸的部分是造船区和维修区,工人们围着船台和船坞忙碌着;靠近内陆的部分是制造区,各种各样的厂房林立其间。在主干道的尽头是一个建在礁石上的观景塔。从这里不仅可以俯瞰整个厂区,而且还能将大连港尽收眼底。

阳光明亮柔和,海鸥不时在天空飞起又落下。外交副总长梁士诒赶来观景塔跟宋骁飞汇报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时,他正在中国第二造船厂视察,站在观景塔上,望着大连港外的碧海蓝天。

梁士诒走得比较急,气喘吁吁地说:“根据中国驻维也纳大使曾广钧的报告,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的刺杀事件中幸免。”

宋骁飞皱眉道:“怎么会这样……具体情况查清了吗?”

梁士诒不知道宋骁飞为什么对斐迪南大公的死活这么感兴趣,但曾广钧的报告里面说得很详细,他回答宋骁飞说:“当时刺客向斐迪南的座车连开两枪。击碎了车窗,因为费迪南选的车子是中美合资的特种车,车窗采用双层加厚玻璃。光线通过两层玻璃的折射后会改变原来的方向。其对手枪和远距离步枪射击有影响,车外的枪械无法精确的瞄准车内的目标,两枪都没有打中大公,但他的妻子没能幸免。”

“双层车窗?”宋骁飞笑道:“原来是轿车的双层车窗救了斐迪南一命。”

双层车窗是席慕嫣的创意,当时只是为了增加高级轿车的安全性,没想到会改变了萨拉热窝事件的结果。宋骁飞陷入了沉思,以前。在很多事情上,他都能先知先觉占尽优势,此时。他没想到“蝴蝶效应”已经大大改变他所熟知的“历史”,比如,在数年之间,奥匈帝国的哈布斯堡家族厄运连连。家族中的男性成员相继遇祸。或非命而死,或一病不起,唯有仅存的斐迪南大公自幼从军,宏图大略,可继皇位。若这次斐迪南遇刺,奥匈帝国就只有奔溃了,历史上也是如此。现在费迪南大公竟然没死,而且。足智多谋的德国总参谋长施利芬也还没死就要发生世界大战,未来的战争结局。到底会怎么样呢?

历史,说到底,根本不是伟人们虚构出来的“人民群众”创造的,往往那些伟人们大手一挥,就会决定数千万人的命运。宋骁飞这时也难以预料到战争的结局了,他将目光投向船厂的造船区,几艘巨型战舰的骨架已经铺设完毕。他问站在身后的海军总长刘步蟾:“护卫舰的增造计划进行怎么样了?”

刘步蟾笑着说:“大总统,目前有九艘一万五千吨级的完工,还有三艘两万吨级别的在建,估计明年初就能完工。”

宋骁飞点点头,说:“很好。果然我们国家有制度优势,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按照中国海军的扩军计划,中国海军到1909年还要增加10艘战列舰,10艘轻型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虽然中国现在已经是个大国,但是一下子造这么多战舰还是要勒一下裤腰带。既然中国不打算参加一战,刘步蟾不太理解为什么中国要造这么多护卫舰。刘步蟾说:“我有一个问题,不知道该问不该问?”

宋骁飞说:“但说无妨。”

刘步蟾说:“我们不参加战争,为什么还要如此大规模扩充巨舰?”

宋骁飞笑道:“放心,接下来马上会有一场世界大战,我们中国到时候也会被逼加入战斗!中国马上就要财源广进,有了这些护卫舰我们才能安心赚钱啊。想要在战争中赚到钱,除了能够拿回订单,还要有能力保护商船的安全。”

梁士诒说:“大总统预料得没错。我打探到的消息,中国设立大西藏区之后,英国拉拢了法国和美国,对日本解除了武器封锁,还卖了二十艘战舰给日本。看来,他们是想扶持日本抗衡中国。另外,英国、法国、美国已经免除了沙俄的战争赔款。将来沙俄肯定也是中国的一大劲敌。我们吞并远东那么多国土,天生对土地贪婪的斯拉夫人不会就此罢休。”

宋骁飞说:“沙俄现在有德国牵制,没有能力和中国翻脸。但是日本,我们要格外注意了。自从中国和德国结盟瓜分沙俄,英国和美国等就暗中扶持日本了,当时英国、美国、法国一起干涉,给中国压力,让中国从日本退军。我们不得已才把冯国璋的军队调往莫斯科。没想到养虎为患。现在日本人的实力怎么样?”

刘步蟾说:“这三年日本人勒紧裤腰带,买了不少英法的战舰,组建了海上自卫队。陆军自卫队也达到了三十万人。好在当年我们分裂了日本,将日本一分为三,日本的经济现在也就亚洲二流水平,相信暂时还不敢和中国公开对抗。否则就是自取灭亡。”

宋骁飞说:“日本大正天皇,有病在身,性格偏激。加上日本军人不怕死,我们不得不防。不过,要是日本敢轻举妄动,中国就不惜一切代价,真正灭了日本这个弹丸小国,划归台湾省管辖,永绝后患!”

1908年,世界大战迅速提前爆发。比宋骁飞想象的还要快,这跟费迪南大公的大力策划和推动有关。

在萨拉热窝暗杀事件后一个多星期,奥匈帝国的外交部实际上是保持沉默的。 奥匈帝国虽然是欧洲五大列强之一。但内部却完全是一个松散联盟,有匈牙利政府、奥地利政府、中央政府三个不同的政治体系,匈牙利和奥地利还有各自的议会,并不是每一个奥匈的政治派别都想战争。

连奥匈帝国的皇帝弗兰西斯.约瑟夫的侍从官帕尔伯爵都说,他的君主对任何说要指望一场战争的暗示,都置之不理,皇帝本人也认为这不过是又一次悲惨事件而已。它在皇帝的一生中是经常发生的。比如1889年在迈尔林的悲剧,当时皇储鲁道夫开枪打死了他的十七岁情妇费特泽拉女男爵,然后自杀。他还提到九年后伊丽莎白皇后被一名无政府主义者所暗杀的事。

但费迪南大公1908年这次刺杀没有死,他还是相当强势的。在费迪南大公的指使下,许多奥地利的报刊和其他机构鼓动反塞尔维亚情绪。维也纳街头甚至出现广告牌宣称:“所有塞尔维亚人必定灭亡”。

在维也纳,除了费迪南大公。奥地利外交大臣莱奥波尔德.冯.贝尔希多尔德伯爵也对战争充满了渴望。他长期以来,就想伺机消灭塞尔维亚。还有奥地利参谋总长弗兰茨.康拉德.冯.赫岑多夫男爵将军。几年前,康拉德就怂恿约瑟夫皇帝对塞尔维亚打一场预防性战争,但碰了钉子。他们和费迪南大公一起,推动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战争。

德皇威廉二世和他的总理特奥巴尔德.冯.贝特曼.霍尔韦格都向费迪南大公保证,奥匈帝国可以肯定地指望德国将作为一个盟国和友邦作后盾。

于是,费迪南大公派康拉德将军谒见奥地利君主约瑟夫,要他对开战点头。但是这位七十六岁的老皇帝仍旧能充分控制他的理智,回答说:“如果英国、法国、俄国全都向我们猛扑过来。我们怎能开战呢?”

康拉德将军回答道:“德国将是我们的盟友。”

这位谨慎的君主用怀疑的眼光望着康拉德将军的眼睛问道:“你对德国这么有把握吗?”

康拉德将军递给皇帝一封威廉二世的亲笔信,信是写给费迪南大公的:“即使事态发展到奥匈帝国同俄国开战的极端,德国保证出于它通常作为一个盟国的忠诚,将站在奥匈帝国的一边。”

皇帝弗兰西斯.约瑟夫看了德皇的亲笔信,他的和平感化为乌有,喃喃自语说:“现在我们不能再回头了,将要有一场可怕的战争。”

匈牙利总理伊斯特冯.蒂绍伯爵,也担心奥匈入侵塞尔维亚会招致同俄国打仗。他还有充分的理由怀疑,并吞了塞尔维亚之后,在二元君主国中,匈牙利的地位将降为奥地利的一个很小的伙伴。费迪南大公之前就公开说过,主张把奥匈二元帝国,改组为奥地利、匈牙利和波黑三元体制。贝尔希多尔德则庄严地保证塞尔维亚继续独立,蒂绍受了贝尔希多尔德的欺骗,勉强同意支持奥地利。

在四十八小时限期届满之前几分钟,一个颀长、尊严、飘垂着白胡子的人出现在奥地利大使馆。他就是塞尔维亚的帕西茨总理,他带来了他的政府的答复。对于一位总理来说,尽管他的国家小,充当信使是肯定不合外交惯例的。当递交文件的时间到来时,帕西茨求助于他的大臣们,但是由于他们都悲痛欲绝,这项任务无疑只有他来担当了。

塞尔维亚政府的答复是力求和解和充满希望的。帕西茨总理提醒维也纳它在巴尔干战争期间爱好和平的态度。塞尔维亚准备正式谴责那些反奥地利的人的行动,但它不能接受侵犯其主权的两项要求。如果奥地利不满足,贝尔格莱德建议提请海牙法庭仲裁。

德皇威廉二世建议,奥地利应当把塞尔维亚作为“质押领土”,抵押给奥匈帝国,直到它履行了保证为止。俄国外交大臣谢尔盖.萨佐诺夫也接受了塞尔维亚的答复,并建议塞尔维亚同维也纳谈判。

但费迪南大公已经伤心欲绝,决心消灭塞尔维亚。在最后通牒限期四十八小时届满之前,就指挥奥地利部队在塞尔维亚边境动员了。

这引起了欧洲大陆的惊慌。俄国通知奥地利,攻击塞尔维亚会引起俄国的立即动员。圣彼得堡感到无可奈何的愤怒。那时沙皇政权由于在中俄战争中败于中国。接着又非常困难地镇压了布尔什维克的革命起义,仍处于筋疲力尽中。但英国和法国承诺就免除沙俄的战争赔款,并且支持俄国和德国作战。所以沙皇尼古拉二世决定赌一把。

因为俄国和英国、法国的同盟,加剧这场危机,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参加进来,提议德、法、英、意开会调停奥、塞不和,他还说。如果拒不同意,会导致世界舆论以为奥地利和德国在故意发动一场战争。

作为答复,奥地利对塞尔维亚宣战。为了使奥匈帝国的皇帝在宣战书上签字。费迪南大公指使贝尔希多尔德伪造一份报告交给自己的叔叔,声称塞尔维亚士兵已经向多瑙河上奥地利的部队运输船舶开火,更有甚者,塞尔维亚部队已经袭击在特梅斯.库宾的帝国皇家部队的一支分遣队。

翌日。贝尔希多尔德答复英国。他未能考虑格雷的建议感到抱憾,因为它“已被事变所压倒了”。

战斗的阵容不久就包括其他国家在内,包括德国、法国、英国、俄国等,还有一些小国。门的内哥罗加入塞尔维亚这一边,反对奥地利。长期以来对俄国图谋君士坦丁堡感到惊慌的土耳其,同德国结盟。意大利宣布中立,声称奥、德从事侵略已使它们所订的条约无效。保加利亚不久参加中欧强国的阵营,所有欧洲强国和巴尔干国家最后都卷进去了。

德国和法国的战线。很快变成了主战场。

自从普法战争之后,夺回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已经成为法兰西民族坚定的怨念。正是在这种从强烈渴望演变而来的心理驱使,法国人一直将他地所有兵力都集中到南部的德法边境,以待有一天能够收复失地,甚至攻入柏林。

在施利芬那份著名的施利芬战略计划中,正是利用法国人急于夺回失地的心理,故意在阿尔萨斯.洛林一线部署较弱兵力,吸引在北方也就是德军的右翼部署重兵。改用右翼重兵一侧包抄的方式,从马斯河两岸铺天盖地越过整个比利时,象一把可怕地大草耙那样横耙全境,而后沿整个比法交界线进入法国,再循瓦兹河流域直下巴黎。

因为法**事工程师于是以沿着一百五十英里法德边界的四个城市为中心,构筑了一系列堡垒。东南从瑞士的坚不可摧的屏障阿尔卑斯山开始,坚固的混凝土堡垒从贝耳福、厄比纳尔、土尔和凡尔登伸展开来。在厄比纳尔和土尔之间设计了一个宽阔的缺口,作为准备敌人进入的巨大陷阱,然后用从掩护得很好的混凝土箱形掩体中发射的交叉火力加以歼灭。凡尔登以北约二十英里,就是卢森堡、比利时和崎岖的阿登森林。

面对着这种难以克服的棱堡,德国参谋总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伯爵设计了一个通过广阔的比利时平原侵入法国的战略。比利时这个小小工业化国家,提供了有充分铁路、公路、河流和运河的一条不费力的通路,而且它和法国的边境是不设防的。

施里芬这位能干的战略家,是军事史上博览群书的人之一。他从坎尼之战中得到许多启示,汉尼拔用包围两翼和后卫击败了较强的罗马人。施里芬拟定了相似的计划集中在梅斯,这是一个最靠近法国边境的德国城市,距离巴黎一百七十八英里。

以这个筑垒地区为枢轴,由七十九个师组成的右翼,将以闪电战经过比利时进入法国,后面马上由战时后备军之类的第二后备军跟上来。由八个师组成的较小的左翼,将留在法德边界。像一扇巨大的旋转门一样,德国人在这个绕着枢轴旋转的运动中,将一直横扫到法国沿海地区,从北面、西面和南面包围巴黎,然后转向东面。

如果法国士兵离开他们的洛林要塞,这样就更好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东进的德国人将从后面来攻打法国人。法国的要塞炮只能面对德国,不能转向西面来对付从法国方面进攻的德国人。

施里芬制订的战略,包括一支十万人的英国远征军“和法国人协同作战”在内。考虑到俄国的原始铁路系统会造成蜗牛般步伐的动员,施里芬只在东线安排十个师以推迟沙皇部队的前进,直到法国被压倒为止。

对于德国人实行右翼包围的战略,法国人是知情的,法国甚至还有情报人员得到过施利芬计划的一部分副本,并报告给法军总参谋部。但法国人依然不愿意将一兵一卒调到北方战线防守,而是执着的向阿尔萨斯挺进。法国总参谋部认为,德国人在他们的右翼投入的兵力越大。他们在左翼和中路的兵力就要相应地减弱,法军就可以计划在这一带突破。法国的战略是背靠比利时边界面对莱茵河。只要德国人远道迂回包抄法军翼侧,法国就计划动钳形攻势。在德军设防的梅斯地区的两侧突破德军中路和左翼,并乘胜切断德军右翼和它地基地的联系,使其无法出击。

基于这种的战略构想,法国人制定了17号计划:法国5集团军全部集中在南部的德法边境上,而北部时地防务则由比利时6个师负责。后来法国还将英国人也拉入了这个计划,并让英国陆军协助防守比利时。

德国的部署,则很好体现了施利芬计划。开战之初,德军只在东线部署了一个集团军――第八集团军――以防范俄国人可能的进攻,另外七个集团军则在西线从北向南一字排开:部署在比利时列日城以东的是德军阵线右翼顶端的第一集团军,部署在阿尔萨斯的左翼末端的第七集团军。第六、七两集团军组成德军左翼,计十六个师,他们将担负起阻挡法军进攻的重任;第四、五两集团军组成中路,计二十个师,负责卢森堡的突破;而第一、二、三集团军组成右翼,计三十四个师,按计划将穿越比利时,直接攻入巴黎郊区。

于是,战争开始后,德国人开始进攻比利时,而法国人开始向阿尔萨斯进攻。如果将双方的行军路线同时绘制在地图上,宛若一个太极图案:德国人在北方从东向西迂回,而法国人则在南方从西向东挺进。关键问题是,此时的“阴阳双鱼”并不是匀等运动,哪一方主力先突破对方的防线,哪一方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