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天的试探,皇太极到底还是大举西进,终于兵不血刃地占领京东重镇通州。虽然阁臣孙承宗亲自主持撤退,通州城早已是人去楼空,但大量的物资是不可能全部运走的。做为大运河的终点,通州向来是江南大米在北方的集散之地,结果后金军一口吃了个胖子,从城中缴获存粮五十万石!要知道建州‘女’真全族也只有几十万人,这些粮食差不多够后金吃半年的了。
消息传到京师,满朝官员又是“义愤填膺”,纷纷指责朱由检及孙承宗不该放弃通州,即使放弃也要把粮食运走或销毁。现在可好,全部资敌,孙承宗难辞其咎!
在万炮齐轰之下,孙承宗只得上疏请辞。其实他真是有苦难言,因为朱由检在命他主持撤退之时,专‘门’给他下了一道密旨,严令他不得运走通州的粮食。现在朱由检不吭声,孙承宗也只得承担起这个责任。
朱由检当然不会罢免孙承宗,只是降旨说“百姓撤出来就好,钱粮乃身外之物,尚书大人功大于过”等等。孙承宗仍然恪尽职守地每天驻守在北城的北极‘门’城楼上,只是多日的劳累,让他显得比以往更加苍老了。
根据侦察兵的回报,后金军原打算绕过京师,去保定、河间一带劫掠,如果明军敢于出城迎战,则迅速集结四路大军与明军决战。可是由于前期进展过于顺利,尤其是通州得来全不费工夫,收获也是前所未有地大,后金军似乎已经改变了最初的战略目标。他们已经不屑于再去抢掠那些小县城,而是除了阿敏的东路军继续盯住山海关之外,其余三路大军迅速向京师靠拢。看这架势,皇太极是准备攻一次京师了。
对此京中官员当然是惊惶不已,频频上疏要求皇帝急调各地勤王兵马,尤其是山海关边军和宣大边军赶到京师与后金军作战。
朱由检这回还真同意了群臣的意见。不过此时京师早已戒严,任何人不奉旨不得擅自出入,传达谕令也全靠飞鸽传书。而飞鸽传书是完全掌握在兵部车驾司,具体说就是红娘子手中,她与赫尔哲编的密码不定时更换,外人根本不知道她们传达的具体内容。
实际上朱由检早告诉红娘子,仍要严令两支边军原地待命。待朝中大臣盼不来援军,焦躁地问起时,只说“信鸽可能是被鞑子‘射’落了”,一句话便把大臣们顶了回去。
又过两天,代善和岳托的西路军杀入昌平。昌平县内的天寿山是除朱元璋、朱允炆和景泰帝朱祁钰外,明朝历代皇帝陵寝所在,不少大臣又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强烈要求皇帝派兵守昌平,绝不可使祖宗陵寝震惊。
其实朱由检是压根没拿陵寝当回事的,活人都顾不过来,哪还顾得上死人?当初他刚刚登基之时,亦有礼部官员上疏,请皇帝派员“勘察吉壤”,说白了就是给自己找块合适的坟地,找好了就要开工。
结果奏章被朱由检“留中”,从此没了下文。其实朱由检这还算客气了,他真想臭骂那礼部官员一顿:刚登基就找坟地,这不是自己咒自己么?还“吉壤”,历朝历代皇帝无不将自己葬于“吉壤”,可到最后有几个“吉”的?还不是被后来者偷坟掘墓,暴骨荒郊!
不过大明毕竟是“以孝治天下”,朱由检做为一个穿越者,虽然对历代皇帝并无感情,表面文章还是要做一做的。于是他传旨给隐藏在京西山中的三千营主将郝永忠,命他向昌平移动。
当然这是明面上的谕令,实际他的密旨却是要郝永忠保存实力,绝不可急于与后金军‘交’战。郝永忠当然奉旨而行,只派了几十名侦察兵到昌平转悠了一圈,刚与后金军照面就跑得无影无踪。给京师的飞鸽传书则称“与鞑虏‘激’战竟日,折损过半,不得已退至宛平”。反正京中大臣也无法出城,到底打没打只有朱由检知道。
而代善和岳托率领的后金西路军倒也没有进犯明陵,只是从昌平穿过,直抵京师西北郊区。并不是他们良心发现,而是皇太极另有打算。
一天之后,豪格的南路军也抵达京师南城永定‘门’外十五里下寨。紧接着,皇太极派人从通州赶至京师太平‘门’外,向城头‘射’上一箭,箭上带有书信。守城军官不敢怠慢,急忙将书信送至天坛让皇帝及群臣过目。大家不看则可,一看可全把鼻子气歪了。
原来就在今天清晨,后金大汗皇太极在通州正式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大清”,并把族名由“‘女’真”改为“满洲”,定都沈阳,从明年正月初一起改元“崇德”。追尊努尔哈赤为清太祖,封博尔济吉特哲哲为皇后,布木布泰为庄妃,代善、阿敏、莽古尔泰、济尔哈朗、豪格、岳托、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等贵族一律封为亲王。
这封书信的内容,就是要大明承认大清。并且语气极为狂傲,言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嗟尔明朝,国运将终。天命在我,理当顺从。我大清国皇帝圣德仁君,不‘欲’过多杀伤,‘欲’与明朝皇帝效金宋故事,划淮而治。
“大清国皇帝为叔,明朝皇帝为侄,每岁互遣使臣致贺,明朝皇帝须以侄礼待使。明朝向大清国岁纳白银三百万两,绢五十万匹,米一百万石,秀‘女’一千名,并嫁公主,与大清国皇帝结为姻亲。明朝藩属之国,一律向大清国纳贡。倘如此,则免动兵戈,天下太平,百姓幸甚,尔明朝亦得以保全矣。”
朱由检看罢气极反笑道:“纯属痴心妄想,脑子进水了吧!”
阁臣钱龙锡赶紧奏道:“皇太极僭越无伦,罪不容诛,其书如此狂傲悖‘乱’,是‘欲’与朝廷讨价还价,陛下万不可退让半分。”
朱由检点头道:“那还用说。不过朕觉得贼酋用‘皇太极’这个名字,已经是大逆不道,从现在起,应该给他改个名字。”
众臣皆以为然,正在冥思苦想给皇太极起个什么恶毒难听的名字时,朱由检拍手大笑道:“不如就叫‘皇上不急太监急’吧!”
.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