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已至,这紫禁城内似乎都感染了冬天的肃杀,这些个日子,都是十二分的不太平,小太监胡小海原本就是个没品阶的御书房杂役,也深深感到这份压力。
御书房原本首领太监陈易昨天不知道什么原因,忽然被皇上叫进去臭骂了一顿,下午十分就听说陈大总管被皇上发去南苑铡草三年,这可是宫内极重的处罚,犯人将要戴一副60斤重的枷锁,脚上以铁镣铐锁在南苑马棚整天不停铡草,永无出头之日。
而具体的原因,至今太监们谈论起来依旧是忌讳莫深,而今天一早,帝师翁同龢来见皇上,结果小太监德子站在西窗口下扫地被皇上看到了,竟然也二话不说,让人直接拖出去杖毙,当时候德子就吓的昏了过去,好在翁大人求了个情,依旧是杖四十,赶出养心殿。
这两件事情一出,这乾清宫里更是一片恐慌,太监们一个个都噤若寒蝉,翁大人上午刚来过,刚过中午又带着几个人来见皇上,这一次,新任的首领太监钱生早就安排妥当了,他是乾清宫的老人,一直来并没有什么升迁的机会,没想到昨天皇上忽然就让他做了这御书房的总管太监,自然是分外卖力。
此刻御书房周围都有太监远远的驻足,但是丝毫不敢靠近,首领太监钱生也是异常的谨慎,亲自进来端茶送水后,也到外面去远远守着。
而御书房内,光绪皇帝载湉正在正襟危坐,左手尊位上是翁同龢,下手是学士文廷式、御史宋博鲁,还多了一个衣着普通、举子模样的男子,却正是当初在广州办三木堂的康有为。
康有为能坐进皇帝的御书房,却是大有曲折,康家原本就是广东望族,不过。现在的两广可不再是历史上那般的模样,不过他依旧是醉心与宣扬他所谓的“新孔子学说”自从上回因为自办小报意外见到秦大总督后,倒是开始意外的飞黄腾达了。
秦铠对于这位夸夸其谈的未来大佬毫无兴趣。倒也并非这位仅仅会夸夸其谈,而是因为在他看来,这位的问题主要是人品实在不咋地……所以,秦大总督暗地里让赵烈文修书一封,向清流干将宝廷推荐康有为……这等惹祸精不送去京师,还真是浪费罗。
而现在的康有为不过是个举人,但是心高气傲的程度。远甚于常人,19岁师从当时宋明理学大师朱次琦后,不久之后就对理学也开始又不同想法,所以自己隐居读书试图从孔子之学中开创一门新的学术,不过,他心底那种出人头地的念头,却让他无法更深入的研究学问,在从家族中听说广东新政的巨大变化后。就心生到广州寻找机会的念头。
在广州,他自然看到了广州新学的盛况,不过。在他看来,这新学只是西洋之学而已,与他的理念并不相同,所以自己出钱在广州开办学堂,看到广东小报甚是热销,他也是自创了一份名为《强学报》的小报,却阴差阳错的似乎受到了这位在两广大力推广新学的秦总督的青睐,广东布政使赵烈文赵大人亲自引荐他来京师见到了清流名士侍郎宝廷。
他到了京师,自然没有浪费这等机会,拿出他已经在撰写的《孔子新学》一文。倒是博得了宝廷的赏识,又因为他是广东引荐来的,更多几分关照,而后他通过宝廷的途径向光绪帝呈送了一份《强国新政》的折子,这份折子所书内容倒是颇合小皇帝心意,所以一年已经在帝党中博得了自己的地位。
不过。今天他被翁同龢带进御书房,只说让他面谈一下关于皇权的理念,说是皇上甚有兴趣,虽然不知道召见自己的具体原因,但那也是了不得的荣耀,之前他已经借着清流的名义给光绪皇帝上过写过不少讨论时政的文章,不过面见皇帝,却还是第一次,所以今天他坐在末席,也是毕恭毕敬。
此刻翁同龢也凑在小皇帝面前低声说着什么,眼光瞟过康有为,光绪皇帝也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然后翁同龢坐好转身朝着康有为说道:“广厦,前些日子你上的强国之策,皇上也是十分满意,如今的时局,你可有什么看法?”
康有为为人聪明,岂会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段时间他混迹在清流高层,很自然知道,皇帝亲政之事乃是清流们议论最多的头号大事,不过,由于醇亲王奕譞那边已经与太后作出了妥协,即便是亲政后,仍有一段时间,这个年轻的皇帝手中毫无权力……
而且,最近清流一党却从当初与太后关系甚为密切,转而疏远,这其中没有第二个原因,就是为了这皇权的问题,应该是太后掌权?还是皇上掌权?这个问题上,这位帝师、吏部尚书翁同龢翁大人可谓是最有发言权了。
而现在,即便已经是位高权重、身份荣耀的帝师,都面临着卷铺盖回家的严峻形势,自己该谈什么,岂不是一目了然!
他立刻起身施礼,然后侃侃而谈道:“皇上,在下从广东一路游学而来,大清江山稳固,百姓安居,但其中却大有危机,而今,京师时局不稳,小民斗胆提出三条建议,一为立皇权、二为变成法、二为通下情……”
这康南海的口才和肚子里的货色确实不少,而且能够融会贯通成为他的学说,这侃侃而谈起来,倒是口若悬河,他论道之时更是引经据典,即便是翁同龢这等国学泰斗,听他所言,也是频频点头。
康有为这提法自然是因势而为,现在首要的就是替小皇帝要权,从年初开始就闹得沸沸扬扬的亲政之议,至今虽有了结果,但是,很显然,这不是翁同龢想要的结果,不过鉴于太后的滔天权势,既然答应归政,要等等倒也是可以接受的,而且皇帝的老爹、醇亲王奕譞也不是认可了这个结果嘛!
只是。太后那边显然不满意这个结果,却不知道为何,现在忽然冲自己动手了,所以自己也不得不反击。坐以待毙,那是蠢材才干的事情!所以,今天他把这个口才、文笔俱佳的康南海叫来面圣,自然是要借他嘴,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然,康南海这个人虽然有些个小家子气,不过。翁同龢倒是并不介意,能为自己所用,而且派的上用处,那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看起来,这康南海倒确实没有辜负自己带他面圣的期望,一通义正言辞的进谏,小皇帝听了显然也是颇为动心。
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太后的阴影下活着。针对于一个整天念叨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未来皇帝来说,无疑是一件辛苦至极的事情,原本的小皇帝估计还需在这样的阴影下继续过上几年……甚至一辈子。但是,历史在这里无疑发生细微而又巨大的变化。
对于皇帝亲政如此敏感的问题,因为秦铠的小小手腕被抬到了桌面上来公开议论,大清祖制无疑是帝党们最犀利的武器,而且很难想象,即便是太后这等权势,那也无法公开与大清体制来对抗,所以,小皇帝和他的老师们显然都颇为乐观。
没想到的是,太后对于权势的**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而太后的影响力,也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意料,皇亲权贵们,不少人对于小皇帝亲政后可能涉及到的利益重新划分忌讳莫深,所以,对于维护先行体制、不思改变的人其实依然不少。而且势力也绝对不小。
最重要的是,这件事情中一个关键性人物——小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显然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在亲政之议到了最后关头,不得已抛出了这个“训政两年”的折子,这虽然不怎么合乎体制,但是却并未被体制所禁止,这绝对是完完全全、掩耳盗铃的做法……不过,目前却没有任何人、或者任何势力,可以抗衡太后和亲王们的权势,所以,很显然,这种离奇的做法也就被顺其自然的照做了。
而这件事情中,其实影响最大的自然是小皇帝光绪,对于继续被训政,他自然是心存不满,但是,这种不满甚至都不能向那位算是他姨妈的太后申诉一个字,而这种不满,却很明显的被他的老师翁同龢所了解。
不过,很显然,太后那边早就不放心乾清宫这里(最快更新)了,小皇帝光绪身边发生的事情,不断被添油加醋的转到了太后宫里,这消息,光绪小皇帝和翁同龢原本只是有所察觉,却无从证实,但是,最近频发发生的与太后之间的冲突,而翁同龢最终从其他渠道找到了原因。
负责御书房大太监陈易,竟然与总管太监李莲英关系隐秘,前日更是看到陈易趁着闲工夫在御书房内鬼鬼祟祟,当时光绪就火了,几日内清除了不少他认为不可靠的太监,而今天议事,更是让这些太监们站的极远。
小皇帝刚才听了康有为一番直抒己见,倒是对于这位的学识颇为欣赏,这康南海的文章他是见过的,颇有大家风范,见识也独到,没想到这位还如此能言,更重要的是,康南海将皇帝亲政作为帝国复兴的首要目标,这让他更为满意。
只是,若小皇帝这番心思让秦大总督知晓后,免不得又要嬉笑一番,康南海这人品历来不咋地,最主要的一条,其实就是这位最喜欢抱粗腿,而事实上,原本历史上,这位先是抱了光绪的粗腿,后来抱过辫子军张勋,自然是毫无作为,之后更是败落,神马地方督军之流也成了他的目标。
而康有为的实务才能有限的很,现在他奏报小皇帝的盛世大同的国家,只不过是不可能存在于这世界的幻想而已。不过,康南海的口才确实不错,加上这时代确实落后世界太多,所以,他那番改头换面的新孔子学说还颇有一些市场,当然,现在康有为所陈述的强国理论还是比较粗略的,与奠定他康氏理论的《大同书》相比也较为保守,不过这倒是与保守的清流大佬翁同龢相得益彰,小皇帝听了十分的振奋,甚至起身来回走动了几圈,这才赞了几句,倒是让康有为十分的〖兴〗奋。
以他一个举子出身的读书人,今日能在御书房得到当今皇帝的赞赏,这日后都是不小的资本啊。此时此刻,他早以打定决心,要让面前这个欣赏自己的小皇帝成为真正的皇帝!
原本他该说的话,原本他该说的话也就到此为止了。不过,今天这光绪皇帝载湉的两句赞赏之话一说,他顿时心生感慨,刚下退下却止住了脚本,然后拱手说道:“皇上、翁大人,在下还有一策,或可为皇上分忧!”
分忧……翁同龢眼中精光一闪。现在皇上有什么忧心之事,虽然也不是什么太大的秘密,但是确是说不得的秘密,这康南海,怎么这般狂妄,这亲政之事乃是祖制,但是这帝后之争那确实掉脑袋的事情!
正想按照自己的计划让康南海退下,毕竟后面要说的事情太过机密。康有为虽然也算可靠,却不应该再呆在这里了,不过。光绪皇帝显还是有些兴趣的,已经开口说道:“康爱卿,说说看你有什么好方略!”
这一句康爱卿,康南海一下子就热血上涌“皇上,在下在广州之时,也曾精心研究这两广总督秦大人这报纸刊印之法,若是以此法在京师开办一家报社,以支持皇上的〖言〗论公诸于世,皇上亲政所遇的障碍必然大减!”
说道这报纸。在座的几位都是明白人,那两广总督秦铠这些年的蹿升,这报纸上的功劳可绝对是不能忽略的,翁同龢这些清流那是迫于这清流的名头,不便做这种可能被人认为是沽名钓誉的事情,事实上。官拜封疆大吏的清流张佩纶还正是这《福建新报》的幕后大佬。
而光绪皇帝也有过这种念头,不过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和技术,现在听到这康有为的建议,这位文笔了得,又忠心于己,光绪皇帝一〖兴〗奋,直接下达的口谕“康爱卿,此事甚好,那你就小心开始操办吧……”
只是这话才出口,旁边的翁同龢已经干咳一声,这才让光绪皇帝想起来,自己现在并没有任命官员做事的权力,即便想这么干,那也是要先去向太后禀告定夺的……只是,让太后同意这方案的可能性,那绝对是个大大的鹅蛋。
翁同龢已经接过小皇帝的话头,笑着跟康有为说道:“康广厦,这办法很好,你又是能干之人,皇上已经准了,只是没亲政之前恐无法给与你任何名义,你要好生领悟,别辜负了皇上对你的期望!”
康有为听到这几句话,如临天籁,他立刻跪下给光绪皇帝行了个三拜九叩的大礼,口呼万岁后,这才在翁同龢的安排下退出了御书房。
看到康有为退走,翁同龢这才向小皇帝提及今天的核心议题“皇上,赶着就要过年了,依着现在的情形,你到时候亲政之事恐怕还是困难重重,九门提督英廉那边,我得到消息,李莲英已经去秘密宣过旨意了,恐不利于皇上。”
光绪皇帝现在也不过是个倔强的大孩子,却听到这么严峻的问题,也是十分的惊讶,自然是有些手足无措,忙追问道:“老师,我与太后之间略有误会,醇亲王也会全力排解,恐怕未必会有什么事情吧!”
“皇上,不思远虑,必有近忧,太后要老臣解职之事,虽然现在王文韶、许庚身的缜密调查,显然是诬陷直言,但此事恐非好兆头……”翁同龢意味深长的说道。
一旁的御史宋博鲁立刻接上话题说道:“皇上,此番那佞臣鄂度非但没有处罚,反倒是略有嘉奖,恐怕日后这等诬赖之事层出不穷,我们只能穷于应付啊!”
光绪皇帝经过翁同龢这么多年的调教,自然听得明白,不过却没有任何办法,而他最关心的,自然是翁同龢所言的亲政上的障碍,对于这十几年毫无作为的皇帝位置,他早已心生厌烦了,却只能听之任之。
而听老师翁同龢所言和所举证的东西,那都透着一股子不安全感,不过,他还是有另外一股子支撑的,醇亲王奕譞在那次晨议风波后,就偷偷进宫面见过自己,对于自己这位生父,他的感情自然是复杂的。
不过,当时候这御书房里也是耳目众多,自然不能说的太多,醇亲王只是表示将会全力协助他亲政,这也算是让他略感放心的一件事情。
很显然,今年的形势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非但有大批朝臣支持自己亲政,就是各省督抚,也是纷纷上书,只是……督抚的手显然伸不到北京城里,这里的兵马可都掌握在九门提督英廉手里,而这位英廉却是太后一手提拔的正黄旗的官员。(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