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元五年正月初五,京郊京营。
郑勋睿站在木台之上,看着下面的诸多将士,百感交集,尽管说这不是他第一次出征,但此番出征有着特别的意义,穿越以来,他就一直期盼着这一天。
后金或者说是大清国的恶性,历史上记载的太多了,从努尔哈赤开始,就推行了对汉人灭绝种族形式的大屠杀,清兵入关之后,屠杀更是比比皆是,大同屠杀、扬州十日、广州屠杀等等,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话语喧嚣至上,这些反人类的屠杀,或许在战争年代不算什么,人们都已经麻木了,可对于穿越的郑勋睿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郑勋睿绝不会允许大屠杀的情形出现,哪怕是彻底剿灭了大清国,他也决不允许朝廷大军大规模的屠杀满人,几百年之后,汉族和少数民族就是一家人,而这样的杀戮,从明朝时候开始,就是自相残杀了。
杀戮或许在短时间之内会让人屈服,但绝不会让人真正的口服心服,历史上的大清国,在建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还会因为一个朱三太子而显得惊慌失措。
剿灭大清国,维护汉人的统治,并非是想着彰显大汉族主义,穿越的郑勋睿,尚没有如此狭隘的认识,他的目的是让大明王朝顺应历史的发展,逐渐变得强大起来,让大明王朝乃至于几百年之后的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之巅,让未来的中国尽量少走甚至是不走弯路。
闭眼之后,世界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郑勋睿不可能完全把握,但他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让大明王朝影响全世界,这种依靠不主要依靠武力,而是依靠文化与金融,社会发展的潮流早就说明了。文化的渗透和金融的掌控,比武力更加的管用。
出征的大军达到二十万人,郑勋睿亲自担任主帅。
此番出征,集中了五千门火炮。其中红夷大炮两千门,各类的佛郎机三千门,毛瑟枪更是达到二十多万支,炮弹和子弹数十万到几百万,由此可以看出。消耗是巨大的。
经过了这些年的准备,大明王朝有着足够的实力支撑这一场的战斗厮杀。
火炮早就提前开始朝着辽河方向运送,绝大部分的将士也跟随前往辽河以西集结,郑勋睿此番从京城出征,率领的将士仅仅五万人。
北方的气候是阴冷的,时时刻刻都有北风呼啸,而辽东以及沈阳等地,气候将更加的严寒,不过这一切都不在话下,士气爆棚的二十万将士。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此番出征几乎集中了原郑家军所有的精锐。
内阁大臣、大都督郑锦宏为副帅,都督府都督洪欣涛、杨贺、刘泽清、王允成为各路大军的指挥,王小二、吴三桂、苏从金、贺人龙、黄得功、左良玉、马祥麟等参将,为各路大军的副指挥,全部跟随出战。
内阁次辅周延儒、内阁大臣杨廷枢、熊文灿以及户部、兵部的部分官员也跟随出战。
留守京城的是太子郑翰宇、内阁首辅徐望华、内阁大臣甘学阔、文震亨,吏部尚书文坤,以及都督府都督郑凯华等等。
肃立的诸多将士已经在寒风中站立小半个时辰,郑勋睿在内阁大臣、都督府都督的陪同之下,骑马巡视了诸多将士,所有将士都是精神抖擞。
“诸位将士。朕和你们一道出征,此番出征,我们要彻底剿灭大清国,哪怕是追到天涯海角。也不放过一个敌人。”
郑勋睿的语气很是平静,但体现出来的穿透力和震撼力,让所有人热血沸腾。
皇上御驾亲征,对于将士的鼓励是巨大的,而且以前的郑家军、如今的大明军队,本就是郑勋睿亲手创建。在军队之中,郑勋睿有着无以伦比的威望。
皇上指挥这样的军队作战,其战斗力之强悍可想而知。
郑勋睿说话从来不喜欢罗嗦,无数次的率领大军征伐,他说的少做得多。
不过这一次,郑勋睿决定要多说一些,因为他的内心郁结着十多年的情绪。
“大清国的皇太极已经故去,朕曾经伤心失去了一个难得的对手,我大明王朝遭受大清国的劫掠,每一次朕都牢记在心,朕早就发誓,血债必须血偿。。。”
“不管是沈阳,还是萨尔浒,都是我大明的领土,满人同样是我大明的子民,偏偏就有那么一些不甘寂寞的满人,好勇斗狠,挑起事端,妄图推翻我大明王朝,霸占中原,导致辽东陷入到数十年的战乱之中,导致这些地方的老百姓陷入到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情形,绝不能够持续下去,今后也绝不能够出现。。。”
“我大明王朝,近几十年的时间,遭遇太多的磨难,流寇造反,八旗军劫掠,天灾**,老百姓流离失所,有些地方十室九空,死难的百姓不计其数,让我大明王朝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大明王朝险些毁于一旦。。。”
“朕希望我大明所有人,不管你是朝着官吏,士大夫,还是商贾或者百姓,都要记住这几十年的教训,朕不允许重蹈覆辙,征伐大清国之后,朕要将这些所有的事情,编印成书籍,让各地的学堂都去教授,让众人都知道这段惨痛的过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大明王朝若是不能给从历史之中获取到教训,不能给真正总结其中的原因,就难免会再次的内讧,再次的厮杀,再次的衰败。。。”
“今日朕说了很多,有些话不必要在这里说,今日本是沙场点兵,说说征伐厮杀的事宜就可以了,不过朕还是要说这些,就是让你们都记住,要像护卫自己的生命一样,护卫我大明王朝来之不易的富庶和强盛,没有国哪来家,我们护卫大明王朝,其实就是护卫我们自身的家园。。。”
“朕还是要强调一点,尽管说大清国的某些满人,残杀我汉人,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这些人必定会遭受到朕的惩戒,但各位将士的屠刀,绝不能够举向所有的满人,朕在前面已经说过了,满人也是我大明的子民,他们与你们一样。。。”
“我大明王朝能够海乃百川,我大明军队同样能够兼容五湖四海。。。”
用高山仰止来形容此刻的郑勋睿,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内阁大臣、朝中部分的官吏,都仰头看着皇上,眼睛里面出现的是崇拜和敬仰,至于说诸多的将士,更是仔细聆听皇上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字,生怕漏掉了。
感触最大和最深的还是太子郑翰宇。
郑翰宇在外面游历足足两年的时间,本来是打算提前回来的,不过因为大军征伐的推迟,郑翰宇还是在北直隶各地游历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一直到瑞元四年底才回到京城。
刚刚回到京城,郑翰宇就在乾清宫足足两天的时间,向父皇详细禀报了游历的心得,而后父皇将他两年时间来写下的所有信函,都一一拿出来,有些信函里面所写的内容,让不过十六岁的郑翰宇,都感觉到脸红,而父皇很高兴,认为这都是郑翰宇真正的进步。
以父皇为榜样,这是郑翰宇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耳闻目睹之下,郑翰宇钦佩父皇的刚强和睿智,和谐的家庭关系,让郑翰宇体察到父皇的苦心,也正是在这样的影响之下,郑翰宇逐渐形成了自身的认识,深切明白了父皇的诸多治国理念。
郑翰宇已经逐渐变得成熟,尚带着稚气的脸上,显露出来些许成熟的气息。
这是郑翰宇第一次体验沙场点兵的气氛,这种蕴含巨大斗志的氛围,让他忍不住的热血沸腾,父皇曾经告诉他,今后他也会如此,站在最高处,面对诸多的将士,鼓励将士奋勇杀敌,保卫大明王朝。
尽管郑翰宇尚缺乏足够的治国经验,但他已经成功的塑造出来自身的性格,坚韧、顽强、不服输、善良、睿智,这一切,都将是大明王朝继续兴盛的保证。
出发的时间到了。
大军在副帅郑锦宏的率领之下开拔。
郑勋睿和郑翰宇站在一起。
看着已经长的和自己一样高的郑翰宇,郑勋睿百感交集,十多年对症翰宇的培养,他倾注了无数的心血,一年之后,郑翰宇就要大婚了,这又是关键的一步,他会要求郑翰宇,将来对孩子也要悉心培养,在如今这个时代,皇位的传承短时间之内是无法改变的,那么这个大明王朝最高的统治者皇帝,就成为了举足轻重的人,甚至能够左右一个王朝的命运。
郑勋睿不敢保证几百年之后的情形,但是他要牢牢的抓住这几十年的时间。
“太子,监国的时候,多多学习,朕已经告诉内阁诸位大臣,一些应该是你做决断的事情,认真考虑之后,果断做出决定,内阁不要过多的干涉,你在外面游历两年时间,充分体察到百姓的疾苦,只要你心中装着百姓,熟悉省府州县各级官府做事情的程序,你就能够自信的决断很多朝中的事情。。。”
“朕希望回到京城的时候,看到的是更加富庶和繁荣的景象。”(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