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犀利小说 > 历史 > 时空走私1859 > 第四六四章 请罪邀功的首相大人

时空走私1859 第四六四章 请罪邀功的首相大人

作者:庄不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04 01:37:05 来源:香书小说

有句话叫时势造英雄,是指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面临改革关口的时候,需要一个英雄人物来做表率,带领大家顺应潮流,突破这个关口,进入新的时代。

古今中外那诸多在历史上留下绚烂篇章的大人物,大部分都是这一类人,他们都是由于时代的需要,这才因缘际会的诞生出来,其中又以政治、军事还有经济类的大人物居多,比如刘邦、拿破仑等人。

当然了,还有英雄造时势一说,指的是还有一小部分强人可以硬生生的凭借自己的能力,极大的影响社会跟历史走向,引导整个潮流,进而做出类似创造历史的伟业,让人类社会前进一大步。

这样的人属于极少数,通常来说,这一类人大都是科学领域的大才,比如牛顿,瓦特、爱因斯坦之类,因为他们虽然没有特别大的权势,但他们的发明却能够极大的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进城,进而引起非一般的变革,所以这一类人一般就叫做创造历史的人。

说白了,评价一个人物到底是时势造的英雄还是造时势的英雄,关键是看他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大小,如果能够改变整个人类社会进程,那就是造时势的英雄,如果只能影响局部,那就是时势造出来的英雄。

从这方面说,至少在这个历史位面,李永吉是当之无愧的创造历史的那一类人,因为他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这个世界的科技进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哪怕目前只是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引起了变化,但终归这个变化是存在的。

不过,毕竟时间太短,就好像一个刚刚起步的压路机,虽然已经展露出了峥嵘,但还无法达到横扫全球的威势,达不到真正的改变世界的情况。

当然。毕竟李永吉带来的是领先两个世纪的技术跟资源,而且还迅速取得了一个国家的政权,只要时间充裕,等这个时代的国人把李永吉带来的新技术跟新设备整合吃透。早晚会爆发出非一般的力量,而伴随着这股力量,李永吉一个世界伟人的头衔是绝对跑不了的。

甚至是,由于李永吉已经在国内打造了一定的技术跟工业基础,具备了初步的重工业生产能力。所以哪怕李永吉现在立刻消失,或者失去时空交易能力,这个位面的世界也会因此而变的不同,顶多发展的速度变慢一些罢了。

相反,首相沈世明则是典型的时势造英雄的一类人,如果没有李永吉的慧眼提拔跟大胆放权,沈世明绝对不会当上中华帝国的首相,成为一代名相。

严格来说,沈世明是这时期一个典型的中国儒商,虽然也有一定的开拓进取精神。但保守谨慎的性格也是十分明显的,所以他的施政措施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更多的是因循守旧,并在这个基础上做出轻微的改良。

也就是说,沈世明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魄力,但却是一个很好的执行者,如果你能制定好一个框架,他却能尽量的帮你完成他,哪怕这个框架是错漏百出。

就比如李永吉生搬硬套过来的那套施政方针,李永吉坐镇国内的时候。都是靠强力施行,效果相当有限,影响力也很小,造成的冲突却很多。

而当施政者变成了沈世明。他却在没有改变国家既有方针政策的前提下,来了个人性化改良,用简政怠政的简单方法,让国家迅速平稳下来。

从某种角度上说,就目前的中国而言,沈世明这种类似无为而治的方式才是最适合的。毕竟国家的发展跟民众的素质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继续实行李永吉先前制定的那套组织过于复杂,行政管束也过多的官僚体系,只能让社会持续的动荡不安,引起太多人的敌视,大大增加国库消耗。

简单的说,那就是就行政管理方面,沈世明这个本地商人出身的家伙,无论是性格还是经历,都要比李永吉这个现代宅男更靠谱一些,他对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把握也更加的精准,也更有耐心,虽然不敢说惊才绝艳,但一个宰相之才是当得起的。

反倒是李永吉,别看有现代社会的经验,但不管是他的性格还是经历,都不太适合从政,他如今获得的这一切,都是靠大开金手指获得。一旦没了时空交易这个金手指的帮衬,只靠他前生的记忆的话,他或许也能混的不错,但最多就是当个富家翁,绝对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打下如此的基业。

不过呢,李永吉虽然不善行政,但也有个好处,那就是足够大度,能容人,肯破格提拔人才,这也是他能迅速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就好比沈世明,当初李永吉就是破格提拔,当发现能力还不错的时候,就再次委以重任,为他增加了新的权柄,然后呢,李永吉还肯真心的放权。

自从沈世明当上首相,真正管理国家大政之后,李永吉除了涉及到他感兴趣的问题外,平时基本不过问沈世明的具体施政措施,直接来了个大撒把,这也是沈世明能瞒过李永吉进行私下改良的一个原因。

其实,沈世明的胆子都是一点点锻炼出来的,他一开始的时候,也都是每每都向李永吉请示,可大多数时间李永吉都是简单的让他看着办,很少有不赞同他的时候。

这一来二去,沈世明慢慢摸透了李永吉的一些习惯跟喜好,在一些小事儿上就不上报了,但却留下卷宗,平时跟李永吉通话的时候,就只陪李永吉说他感兴趣的话题。

就这样,由于李永吉自己的放权,沈世明这才在国内渐渐掌权,并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开始对国内官僚机构以及施政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也就是推行简政跟人治,减少朝廷跟民间的对立,尤其是减轻知识分子的敌视。

因为在沈世明看来,皇帝李永吉搞的那些东西,太过繁琐,也太过严苛,如果都按照那些办法来。不说行政人手大大不足,就算足够了,也会造成很大的混乱,老百姓不一定会买账。很可能把一个好的法律变成一个坏的恶法。

毕竟对现在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还不太理解权力与义务的关系,也没啥国家主义的概念,所以管的过多的话,弄不好就弄巧成拙。

因此。沈世明的施政理念,就是让朝廷官员尽量的少管闲事儿,反正如今中华帝国的主要财税来源又不是通过地税跟人头税,而是靠皇企、国企上缴的增值税以及贸易税、奢侈税这些,跟普通老百姓没太大的直接关系,那倒不如干脆让朝廷抽身出来,免得到时候惹得一身骚。

这样一来,各地的行政机关就不必造的太大,比如警察之类的就不用招募太多,可以节省一大笔的开支。而与此相对应的呢,当官员减少对地方的管束干涉之后,地方的治安却没有多少恶化的现象,甚至比过去更好。

简单的说,沈世明的简政理念,其实就是属于传统商业性的开源节流方法,他是通过减少地方官吏数目,减少官员对地方的管束,从而达到减少行政开支的目的。

不过,虽然简政是为了节流。但他却很有分寸,只是减少地方官,尤其是吏员的数目,通过减员的方法来减轻薪水开支。但对国防军的投入却一点也没减少。

因为沈世明很明白,能被国务院指挥的国防军,是国家稳定的根本,更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是万万不可轻易动摇的,所以什么都可以动。唯有军队不能动!

在节流的同时,沈世明也很注重开源,比如说他把土地税挪用,不再兴建大规模的教育设施,而是以这笔钱当本金,再联合一批徽商,搞了一个国务院控股的兴业银行,专门给一批大地主、旧官僚还有人脉广的知识分子放贷,鼓励他们兴办实业。

为了让那批人接受他的好意,他不但通过国务院控股的兴业银行放贷,还找人尽心尽力的牵线搭桥,给借款人开办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让他们能一路绿灯,能够尽快的回本赚钱。

由于这时期的中国境内正是战乱刚平的恢复期,又有新技术当推动力,对外贸易更是如火如荼,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飞腾阶段,可以说随便做什么都赚钱。

在这种氛围下,尤其是当官之路狭窄的情况下,这批因为各种原因而不得志的旧官僚跟守旧的知识分子,干脆借着沈世明搞出来的这个东西下台阶,以实业兴邦的口号投入到下海经商的大潮。

资本的魅力是无穷的,当他们放下身段投入商海之后,他们很快就被这种新的刺激所征服,什么仁义谦让之类的全部都扔掉了,对利润的渴求成了第一位的。

虽然因为时间还短,加上中国太大,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也过低,还没有让全国人民进入全民经商的大潮,但至少在一些东部发达地区的城市,经商赚钱却已经成了一股风潮,大大的冲击了当地原有的社会秩序。

其实,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广大知识分子放下成见经商,进而形成一股经商下海的风潮,也是多种合力使然。

首先,自然是稳定的社会大环境。

当李永吉成立中华帝国,进而统一全国之后,虽然还有一些地方是所谓的自治省,但由于中央朝廷拥有绝对强势的武装力量,又取消了所有的国内关卡,整体环境是和平的,这为商业兴盛提供了最基本的外部条件。

其次,就是开放国门的经济政策。

中华帝国成立之后,经济方面实行的是全面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等于主动向外打开了国门。这样一来,国外商人就能更加方便的来到中国淘金。而外商的到来,不但带来了大量资金,也带来了大量的订单,等于是给中国增加了资金,顺便拓展了市场,刺激了中国的商业经营。

这其中,结合了部分现代技术,拥有高附加值的中国制造功不可没,尤其是那些疗效显著的中国药,更是国际贸易的宠儿,一直都是供不应求的东西,为国家带来了大量利润的同时,也顺便带火了周边市场。

再加上这时期不管是北美还是南美都在经历战争,导致新大陆的市场萎缩,而印度则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暴乱,也是元气大伤,所以欧洲各国干脆把贸易重心都投入到中国,加强了与中国之间的商贸往来。

可以这么说,到了1864年,欧洲超过一半的对外贸易都是走的中国市场,等于是把大半个欧洲都变成中国货的倾销市场,而与此同时呢,大半个欧洲的黄金白银也随着中国货的输入,大量的流入了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的商业环境。

大环境如此,再加上帝国政府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是马鞍山钢铁的强势崛起,都为中国的工商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也就是说,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境内工商业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面临这种大势所趋,中国那点鄙视经商的传统根本不值一提,轻轻松松就让中国商人这个阶层趁势崛起,一下子就从原先的被压迫阶级变成了上层统治阶级,成了真正的体面人。

因此,这种风潮的出现,李永吉本身的举措是功不可没的,是他一手缔造了这种现象的基础,包括兴办重工业,进行技术改革,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等。

总起来说,李永吉是这一切的开创者跟奠基人,之所以一开始没有大规模爆发,只不过是时间太短,属于前期投入阶段,所以才不显眼。

而沈世明接过国家权柄后,整体的工商业发展环境已经相当不错,他又通过一系列的简政改良,极大的缓和了社会矛盾,并引导中国的上层精英把资本跟精力都投入在工商业方面,这才加速了这个过程,让民间工商业借此蓬勃的发展起来。

现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民间经商的风潮带动了工商业的繁荣,这又给国务院带来了大量工商税收,顺便贸易税收也大量增加,大大缓解了国库的赤字。

虽然目前的国库依然处于赤字状态,毕竟前期欠债太多,但形势在慢慢变好,国家信用也越来越强,体现在民间之中,就是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大家对朝廷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正是因为这样,沈世明才觉得自己的施政方针大获成功,认为是由于自己的简政改良才造成了这一切,这都给他提供了空前的自信心。

有了这份漂亮的成绩跟自信,沈世明这才敢瞒着李永吉继续深入改革下去,直到发觉李永吉即将回国,几经思量,觉得等皇帝回国再说似乎有些被动,这才主动把这一切告诉了李永吉。

当然了,沈世明很聪明,他的汇报是先说国家最近取得的成绩,然后再说是因为自己推行简政人治之策,这才如此这般,请求陛下惩处他擅自做主之类的罪责。

这下子,连社交能力偏弱的李永吉也听出来了,对方明着是在请罪,其实话外音却是在请功讨爵。

他就是要通过不停的请功炫耀,让李永吉觉得他不可或缺,觉得他治国有方,觉得他安全没野心,让皇帝能够用的放心,舒心,继续信任他,重用他,最好再给点奖励。

以沈世明如今的地位,加官是不可能了,他也不敢奢望,但进个爵之类的还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沈世明这次主动请罪邀功的重要目的之一。(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