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g兄、叶兄、r兄与熊兄的月票!)
当今天下谁人可以权倾朝野?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便是大多数的普通百姓都可以告诉你,此人乃是燕王刘毅,坐领数州带甲百万以王上之位辅佐国事,如今朗生手中的实权与大汉天子并无二至。可终究还是缺少了那个名分,其实登基称帝在刘毅心中是水到渠成之事,等他击溃南方三雄扫清**之后绝不会有人能与之相抗,那时登上帝位在他看来亦最为完满!不过有着今时今日的地位权力,朗生是否称帝已经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了,以其为核心早就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而要将自身利益稳固下来他们也要推动燕王称帝的进程。
在这个集团之中燕王世子刘桓的地位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对父王登上皇帝之位自然也更加渴求,只有刘毅称帝他才能从世子变成太子,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中的区别却是判若云泥!从军营回归北平的这两年正是刘桓成长最为迅速的时日,成家立业权力日增,西域使团的成功更为其赢得了天大名声,加之刘毅本身就在有意加强他的权力威势,如今十九岁的刘桓亦是俨然一副上位者的气度,且在他身边亦是集中了不少优秀的人才,比如黄慎,再如杨修以及燕王身边谋臣爱将的子弟,这在今后将会成为他手中一股极为巨大的政治力量。
立嗣对于志在天下的诸侯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将会成为其集团稳定的一种象征,一般而言围绕着这种将来的权力分配都会有着不少的明争暗斗,另一个时空之中无论袁绍还是曹cāo都曾面临过这样的难题!理论上说事业的延续需要继承者拥有最优秀的能力,可华夏自古以来的传统却是立长,这两者之间是有着一定冲突的,长子未必就是最优秀的那个,但遵循祖制亦是当今士子观念之中的主流,无论长子是否优秀废长立幼都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袁绍刘表便是明证。
而这一点在刘桓身上并不存在多大的疑问,自幼便受到最优良的教育,拥有比之常人优越百倍的资源资源,再加自身的恒心毅力以及各处实际历练至少在刘毅心中他已然具备了担当自己继承者的条件,此时燕王其余诸子尚幼,唯一能够对他的位置形成威胁的就只有如今身在军中威名远播深得士卒敬佩的二弟刘信。不管父王有没有扶植次子之心但在刘桓看来这亦是一种潜在的压力,尤其二弟之军功越来越甚。
论及兄弟感情刘桓与刘信之间极为和睦,其兄友弟恭向来为群臣与王府之中诸人所称道,但在最高权力的角逐之中亲情就会显得极为薄弱了,皇权争斗足以践踏人世间的一切伦常礼法,想要大权在握江山在手一颗心就要坚定不移,扫除任何可能对自己造成阻碍的力量!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之中,夺嗣之争都是最为残酷的,这一点刘毅心知肚明,可他也只能通过一些手段去加以预防而绝做不到杜绝。
随着年岁的增大与见识的不断增长,刘桓心中对于权力的渴求亦是与日俱增,虽说权力容易使人腐化可对于志在帝王之业的他来说这却是不可或缺之处。二弟刘信可是燕王妃蔡琰亲出的长子,认真说起来他才是燕王的嫡长,拥有继承父王一切的当然权力,自己能有今日的地位除了父王母后的爱惜之外最需要感激的对象便是曾祖刘宇,正是他在世之时确立了自己刘氏长子的身份。当然仅就眼前而言刘信还不足以对他造成太大的压力且以他对二弟的了解其根本对权力争斗就全无兴趣,刘信的志向只在武道极致沙场争衡,不过此时加以防微杜渐防患未然亦有必要,他要尽量消除一切有可能影响到他地位的隐患,因此第一步便是促成父王称帝,他便可名正言顺的坐稳太子之位。
对于自己的志向刘毅一直以来便未有太多的隐瞒,当年行奉孝奉迎天子之策,迎献帝与上党城中之时贾文和便曾以此相问。其时朗生言及文和此言一出便已然将自己置于死地,而毒士却潇洒答曰兵法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之言,在得到刘毅的明确志向之后贾诩才坚定了为其效力之心,君臣二人相随至今十载亦是极为相得,在朗生击败一众诸侯拿下大汉半壁江山的过程中,毒士的出谋划策可谓居功至伟。
与史册之中贾文和极有韬光养晦之道,在曹cāo诸子的权力斗争中为自己赢得了最大的利益,最终得以寿享天年。可在刘毅心中贾诩之后的隐藏锋芒是和曹cāo不听之言有着分不开的干系的,大军拿下荆襄之后文和力劝主公稳定所占之地待休养生息完备再以雷霆之势扫荡江东孙权及苟延残喘的刘备,从当时的天下大势而言此语可谓真知灼见,惜乎曹cāo没有采纳贾诩的建议,这才有了令他抱憾终身的赤壁之败!而汉中之战与之几乎同出一辙,这个战略要地又落入了刘备手中,连番主动的丧失使得曹cāo最终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时机,恐怕亦是贾诩最后明哲保身的最大原因,也许对于自己的主公也失去了信心。
相对另一个时空之中的曹cāo,今世的刘毅显然能更为集思广益,且对于贾诩郭嘉戏志才这般大才而言,他们能够在主公身上感受到一种发乎内心的真诚与信任,而这种信任才是其最为需要的,哪怕意见会有所不合甚至为此激烈争论亦不会影响君臣之间的相交,刘毅是最为公私分明之人。因此此时的贾文和并无半点韬光养晦之意,而是竭尽所能的为燕王大业尽忠竭智,其长子亦与世子过从极密!文和口中不会明言,但仅以眼前而论他的立场是在向着世子刘桓倾斜的。
燕军养精蓄锐两年之后全线出击,刘毅此番的敌人乃是他在汉末最大的敌手曹cāo,这场大战乃是双雄之间第一次大规模的正式交手亦对天下的走向影响深远,在刘桓看来这要在此战之中父王可以战而胜之稳定汉中夺取青兖之地便可称完胜,到那时占据大汉大半江山的刘毅显然就有了称帝的雄厚基础!新君登位更会让父王的声名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燕王再如何权倾天下亦不能与大汉皇帝相比。
刘毅大汉宗室的身份使得其比曹cāo等人更能名正言顺的登上象征天下最高权力的天子之位,但就他在燕地的影响而言无论在朝在野他的登基都不会产生太多不良的影响,而在天下一统之前他并不愿因此而给与南方三雄任何的可乘之机,因此此事便是一拖再拖。早在此次双雄会战之前张虎贾诩郭嘉等人就有过这方面的商讨,亦是稍稍露出了推动燕王继承帝位的意思,而他们毕竟是外人,相对来说世子刘桓无论身份地位都是最为合适的,且燕地宣传机构亦在其手中。
有些事情可以说不可以做,有些事情却是可以做不可以明说,刘桓推动此事便是做得颇为隐晦且极有分寸,父王的心意他是知道的,刘毅不会去在意他行事有着自己的见解,但他并不希望因为此事给父亲留下不好的印象,须知他的一切动作最后也必然会被其得知,天耳的力量绝不可轻忽。因此此时的一切还是停留在宣传领域的造势,比如在北平城中便有儿童歌曰“西头汉、东头汉,而今兴盛往北看,潜龙升,国运起,尾后开叉人人盼。”
三国演义之中便有一些谶语的描写,最著名的莫过于那句”代汉者,当涂高也。”袁术便是字公路正对应那个当涂高因此才有称帝之心。小说之中的原委如今已经难以稽考,可汉末之人对这些还是极为信奉的,小儿之言亦往往含有深意!这西头汉无疑是指汉高祖定都长安,东头汉则为光武中兴迁都洛阳,兴盛往北看更是明示北平,尾后开叉岂不正是一个燕字,于此处刘桓手下的一帮干才亦是殚精竭虑。
而作为此时大汉的文枢所在,天下士子聚集之所幽州书院便更成了世子极为看重的宣传阵地,随着此处名声的越来越响它渐渐已然能够决定天下主流舆论的走向。而自刘毅当年建立幽州书院之时他的学风就有着颇为开放的特点,学子们可以在书院之内纵论时事而不受太多的拘束,对此无论是刘虞还是蔡邕孔融等人都颇为赞赏。如今天子去世已有将近三年,始终未有继承其位之人,这在华夏历史上都是极为少见的,越是乱世汉室就越需要一个强大的帝王为其掌控方向,而自之前种种扬大汉声威之举观之,唯燕王刘毅才有担当此任的资格。
汉中战局扭转,刘桓心中的忌讳至少去了八分,推动父王称帝的举动第一处阵地他就选择在了幽州书院,在此必要造足声势,让天下士子都能以之为正统至少不会抗拒,待此战捷报不断传来更会越为深入,相比等到父王凯旋之日他为此事所做的前奏亦可功德圆满。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