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船的项目,全部授权给西北银行,在杨元钊的指导之下,一方面授权江南造船厂进行生产,可是另外一方面,也在寻找渔民,让他们成为这些渔船的主人,为了这个庞大的项目,杨元钊甚至专门在西北银行,开辟了一个3亿美元的专项资金,专门用于银行的配套,因为渔民不太可能拿出足够的抵押物或者首付,这笔钱,杨元钊负责了,以免除渔民们的后顾之忧。△↗,
看起来是考虑的非常完善了,可是意想不到的问题还是出现了,哪怕杨元钊解决了贷款的收复问题,整个计划的进行也不顺利,中国的沿海渔民,他们的日子过的很苦,日夜捕捞,收获不大,几乎是整个民众之中,最贫穷的,几乎没有什么钱,填饱肚子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为了谋生,东南亚的华人之中,祖先是渔民的比比皆是,他们为了生存,不惜闯入到大洋之中,万里迢迢的南下,寻找生存的机会。
西北的工业大潮出现之后,首批的部分工人,居然是渔民。大量渔民进城务工,剩下的只能够依靠着小船捕鱼,他们也是没办法,穷的叮当响的,根本就不认可西北银行的这个扶植的计划,在一两块银元,他们就感觉是一个大的不得了的数字的情况之下,怎么可能去购买渔船。
哪怕是50吨左右的,最小型的渔船,也需要2000-2500银元,渔船跟普通商船不同,特别是冷库的设置。让吨位的费用上升,杨元钊考虑到是银行全额贷款。要想持续下去,就必须保证是商业行为。在价格上面,只是按照大批生产的幅度降低,没有降到成本,故而每吨的价格差不多就是500元左右,相当于250美元,合格价格不算太高。
这么不算抬高的价格,对于渔民来说,也接受不了,在他们看来。是有银行的支持,也不敢下手,根本就还不起,万一出什么事情,那就是一辈子,甚至是下辈子也还不完啊,至于赖账,朴实的渔民,根本不会考虑到这个问题。
杨元钊也没想到事情是这样的。得到了西北银行的回报之后,他愣了一下,穿越之前他了解,却不能理解的一件事情。在他刚刚出生。甚至还没有出生的年代发生过的事情,80-85年改革开放初期,银行有过政策。鼓励贷款,只要有固定工作的担保。或者本人有固定工作或者户籍,不用什么抵押。就可以得到一笔天文数字的款项,少则1000,多则1万、两万,以当时普通工人20-30元的工资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么优厚的待遇,在后面人感觉,那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情,可是在当年,愣是没人肯贷,民众们形成的朴素观念,没什么事情不想欠别人的钱,特别还要给很高的利息,当时的银行还把这个作为任务,硬压给业务员,每个人必须要完成多少的贷款业务,才能够发给工资,那些银行业务员而言,这些简直是苦不堪言,最不想接到的任务。
杨元钊清晰的记得,跟银行的一位老大哥喝酒的时候,他感慨的口气,当年推贷款没人敢贷款,很多都是自己拿去,让亲戚朋友们贷走了,很不好办,不是每个人都需要钱的,甚至他还要盗貼利息,才能够放的出去。可短短十几年过去之后,伴随着经济发展,这个态度转变过来,变成求着银行贷款,亲戚朋友,牛鬼蛇神,纷纷前来,目的只有一个贷款,哪怕是给好处,请客吃饭,也要贷到款。
经济决定一切,中国因为西北的存在,几乎是大踏步的发展,西北已经认可了贷款这件事情了,西北之外的西北银行,存款比贷款的比例多的多,每年都会有大批资金,从其他地区,调集到西北,这几乎已经成习惯了,反倒是西北本身,银根有些紧张,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从银行拿到钱,支撑他们扩张和生产计划,钱越多越好,因为钱很快就挣到了。
看来还很可能是这样,银行和贷款,对于中国的民众,西北以外的民众而言,绝对是一个新鲜事物。没有接触过,心中有顾虑,贫苦的渔民,他们很想当然的认为,这不是一件好事情,万一被骗了,他们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也还不起。
按道理说,这种情况下,应该稍稍的放缓,慢慢的推动整个计划,可是西北最缺的,永远只有时间,渔民加海军战略,在杨元钊的计划之中,是重中之重,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短时间培养起一批合格预备役水兵。
必须让渔民们转变,可是要怎么转变呢,这就让人头疼了,难不成派一批人,到各地去宣传么,这倒是一个方法,仔细研究下来,这样的效果未必会好,不是本土本乡的民众,大家只是会当作一个新鲜事物,甚至会引起反的效果,说不定认为你是个骗子在作秀。
不得不说,西北银行的人员都是不错,他们在认识到了起到带头的作用的人的作用之后,很快的就分析出来计划了,贫苦农民之中,没办法找到,那就从先富起来的人寻找,西北的工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的先富起来的人,渔民是第一批的出外务工人员,那就从这个方面下手,说不定能够找到。
西北的机器何等的强大,有了一定的想法,直接顺藤摸瓜的来寻找,还真的找到了一批的,他们就是在福建的一些贫苦渔民,最早的时候,是在福州工作,洋务运动的福利落到了他们的身上,哪怕初步的掌握了技术,也是工人,作为初期的一批的工人,被西北招入到了包头,成为包头最初的一批奠基者。
4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一批人,最高的已经达到了5级工,按照西北现在的工资水平,加上辛勤工作的一部分奖金,他的每月收入高达350元左右,还不包括的保险和五险一金的费用,只是这么一个人,就可以用一年的工资买到2艘50吨渔船。
作为西北第一批市民,算是跟着西北一起成长的一批人,银行的作用他们略微的理解,得知西北是为了让他们家乡的渔民过上好日子的时候,出于对杨元钊的崇拜和对西北的感激,他们毫不犹豫的就同意了,一共128人,他们共同的贷款100万,平均每人的贷款数额接近万元,用于购买300多艘200吨以下的渔船,然后吧这些船,交给他们家乡的亲戚或者是同乡来使用。
船还在路上,福建这边的沿海,却热闹非凡,128人,他们分布在同一个县的4个村子之中,平均每个村子有30多个人,最多的村子有60人,几乎占据了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这些出外务工的人员,对于这些村子来说,是地位相当高的一批人,从第一年,第一个出外做工开始,然后是七大姑子八大姨,同村故旧,家人等等,一个接一个的搬出了村子,成为了富裕户,特别是陈三定,他是其中最有钱,去年回家的祭祖,只是流水席,就摆了10天,大地主家都没有他这么阔绰的,听说现在,每年的收入几千两,简直是富豪之中的富豪,比还在村子里面的地主强多了。
时隔一年半,陈三定再一次的回到了福建闽乡县,感慨异常,当年的他正是过不下去,通过一条官道,几乎是要饭的去了福州,福州的三载,过也是朝不保夕,是西北的出现给了他一线曙光,他清晰的记得,当年30元的安家费,是他这辈子见过的最多的一笔钱了,正是这一笔钱,让他痛下决心,几乎是抱着卖身的想法,去往了包头。
不得不说,这是他这辈子做过的最佳的选择,包头不是龙潭虎穴,却是一片奇迹之地,在家乡,在福州,只是过着朝不保夕,连肚子都填不饱的日子,在福州,他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娶了老婆,有了产业,一步步从初级技工成长为现在的五级技工,在一家机床工厂任车间主任,每个月工资加奖金一起,差不多有300多元,即便在越来越富裕的包头,也算是殷实的家庭了。
西北银行找到他的时候,他稍作考虑,就同意了,之所以让他这么坚定的原因在于,这件事情是杨元钊一手推动的,在西北银行公开的文件之中,有杨元钊的亲笔签名,也有他专门列出来的资金,这让他毫不犹豫做出了决定,拿出了全部的积蓄,并且贷款了部分,投入到了这个项目之中,在过去的5年之中,杨元钊在包头和西北的威名如日中天,他所做出的一切,都不可能坑害百姓。
正是这种认知让他加入了这个计划,甚至请了一个多月的假,专门的来做这一件事情,他的名下一共贷款购入了8艘船,贷款的总额达到了3万2,相当于他8年的工资,可是他义无反顾做了。
其他人没有陈三定这么激进,大部分都是两三艘船,甚至还有跟人合买,不过贷款的比例都差不多,他们的共同回归,让已经很平静的福建沿海村庄,一下子变得热闹了起来。(未完待续。。)u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