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犀利小说 > 历史 > 奸雄天下 > 第835章 帝国的界限

奸雄天下 第835章 帝国的界限

作者:大罗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09 00:34:25 来源:香书小说

在陈德兴崛起之前,陈淮清只有一名发妻和两个儿子。而如今,他已经有了二十七名妾室。不包括陈德芳、陈德兴兄弟,这些年出生并且存活的儿子就有二十一个,另外还有二十三个女儿。

不到十年,一个庞大的家族就这样被陈淮清缔造出来了!不过这并不等于老陈是个不知羞耻的老色狼,而是这个时代的常态。妻妾和子嗣的数量,就是一个家门兴起的标志。一家之主的地位越高,财富越多,就越要广纳妻妾,多生子嗣……特别是在身体非常强壮的情况下。

这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享乐,也是一种对家族传承的责任。而我们的陈大英王,就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中国传统士大夫。所以随着地位日隆,他的妾室和子嗣也就越多。已经多到了让他的长子陈德芳都有些头疼的地步了。

“大王如今领有孟加拉、恒河两岸和德里周遭之地。已属辽阔之极,且多富庶安逸之土。若比之中土,当是江南、两淮、京湖、两广及福建之和。如此家国,在大明藩属之中,当是绝无仅有。圣人其心不安,也无可厚非。”

陈淮清的“纸扇子”军师还在摇头摆尾分析着陈德兴的心理,天竺大英国的确有大的有些过头了……这也是分封制下最常见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分封到遥远地区的封国,其发展情况往往不受宗主国的控制。有时候封国会因为经营不善而灭亡,有的时候则会过分做大。

陈淮清的大英国,显然就是一个运营良好,以至于过分做大的封国。虽然同德里苏丹国的战争让英军蒙受了不少损失,南天竺的婆罗门诸国现在又结成了同盟。

但是大英王国还是控制了恒河流域和孟加拉的大片富饶土地。而且,还将其北方的法王国(统治尼波罗)、拉达克王国(在克什米尔一带)、古格王国(在后世印度的喜马偕尔邦一带)和阿洪大公国(在阿萨姆邦一带。是英王藩属)等五国牢牢控制。现在的大英,俨然已经是天竺华夏诸国的盟主了!

“我大英若想一统天竺诸国,必不为圣人所容,大王和圣人也难免至亲反目。”

石秀文顿了一下,仿佛在斟酌着用词,“不过大王若是自行推恩。授圣人庶弟以封国,大英自然就无法一统诸天竺。但是大王的血脉子孙,却能占有诸天竺之绝对多数……大王之庶子,皆是圣人之庶弟,他们领有一国,本就是天经地义。”

的确是天经地义,陈德兴自己现在不也在为庶子的封国操心劳神?陈德兴的庶子可以封国,他的庶弟就不能有国吗?而且这些庶弟的国又不建在陈德兴的地盘上,他们瓜分的是陈淮清的遗产。只是这样分封就苦了陈德芳了……

且不说陈淮清还能继续生子。就是眼下的二十一个小王子,若是人人都得个小封国,大英国三分之二的地盘就都能分封出去了。

陈淮清却丝毫不为自己嫡长子打算――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嘛!

“除了施儿出家,当大宝天圣法王外,其余二十个孩子都可以封公封侯。”陈淮清站起身,在大殿中踱着步子。“这便是二十个公侯,恒河以北以东之地都封出去!就留恒河南岸直辖。将来留给芳儿……芳儿若想多些地盘,就只能自取了!”

石秀文躬身行礼。“大王英明,太子殿下毕竟是圣人一母同胞,圣人就算不念兄弟之谊,也要顾及母子之情的。”

陈淮清微微一挑眉毛,站住了脚步,“让王后归国去当说客?”

石秀文点头。“此事也只有劳烦王后了。”

陈淮清哈哈大笑起来,“琢如果然好智谋……如此,天竺三分之二,便能入我大英之手了!”

……

陈德兴的海外分封政策,其实就是用来打破华夏大帝国统治疆域限制的――大帝国都有这样的麻烦。对于距离首都遥远的地方,总会存在管制不利的问题。而为了降低边疆地区的统治成本同时提高效率,中央政权往往不得不任命一些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

而这些封疆大吏,很多时候也会让帝国的中央政府头疼。历史上让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实际上就是一次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的造反。或者说,这是大唐帝国达到了扩张最大界限之后的一个相当恶劣的后果。

陈德兴创立的这个陈明帝国也不例外,到了天道七年的时候,仿佛也已经达到了帝国扩张的尽头。

燕山北,金莲川草原,旗幡招展,营帐绵延。居中的是一顶金顶明黄大帐,陈德兴就在其中,正斜斜倚靠在软榻上看着奏章。他前来金莲川草原的目的是为了和蒙古的海都汗见面,顺便再向海都展示一下大明陆军的赫赫军威。

这会儿在大帐内伺候的人只有一个十一二岁的高个子道姑,正是陈德兴的弟子忽秃伦。高个儿的小姑娘端端正正跪坐在陈德兴的榻边,看到陈德兴看完一份奏章,就双手接过,然后将另一份陈德兴没有看过的奏章递上去。

“慢得要死……”

陈德兴突然恼怒地出声。一旁的忽秃伦怔了一下,看看陈德兴,开口问:“学生的动作不慢啊?”

“不是说你!”陈德兴的声音中仍然带着微恼。慢的是刘和尚!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想要保养性命了。这位元老重臣西行的速度很慢,过完天道七年的新年才慢吞吞出发,带着二十几个妻妾,上百个门客,几百个奴仆,一路浩浩荡荡,游山玩水。走了三个月还没有出甘肃省的地界……

照这个速度,恐怕要到今年秋后才能抵达伊犁夺了朱四九的兵权!

“整整一年!”陈德兴冷哼了几声,“幸好四九没有反心,要真有什么贰心,一年时间都够他夺下整个天山省了!”

是的,“三千童军八百客”的朱四九现在还是西征军军将。是目前西征军下属的三个步兵师。三个骑兵师(有一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留驻天山省,不在西军序列了),还有大明封臣郭侃、严忠济、刘整三部,近十二万大军的最高统帅。此外,天山省内还有数万军户兵,朱四九同样有权调度指挥。

如果说他和几个月前有什么不同。那就是门客的数量又增加了600,童军的人数也超过了5000。

另外,朱四九还给总参谋部打了报告,表示要寻找机会去进攻两河流域。说不定现在已经出兵了……他有这样的权限!前线将领虽然没有宣战权,却拥有战时的指挥全权。只要他们认为有机会,就可以发动进攻!

授予前线总指挥这样的全权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年头可没有电报、电话什么的。从伊犁到北京有上万里路程,六百里加急也得跑上近20天……这还是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如果遇上什么大雪封山封路,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送到了。若是前线总指挥没有全权,这仗根本没有办法打。

当然。陈德兴也不是没有一点办法制约朱四九。郭侃、严忠济、刘整等三支藩军他控制不了。但朱四九麾下的六个明军陆军序列的师,还是能够掌控的。这六个师的军官都是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拿着陆军部人事局的委任状上任的。而且所有直接带兵的军官都要定期轮换――标准化的军官训练和标准化军队,让军官轮换制度在大明军中成为可能。

身为主帅的朱四九,只能任命自己的军将司的幕僚和撤换各师师长――被换上去的人必须是大明陆军现役军官,什么军衔能够当什么官都有限制。那些人即便感激朱四九的提拔之恩,也不会跟着他去造反,他们可不是靠朱四九吃饭的门客家臣。

而且西征军中还有大义教官这个不受朱四九节制的系统。大明暗探局还在西征军和天山省安插了密探,朱四九的一举一动。都脱不出陈德兴的眼线。

只是这些眼线向陈德兴打一次小报告起码要20天才能送到,如果陈德兴驻跸江都或是出巡金莲川的话,那就得30天才能把报告送到了。不过到目前为止,陈德兴收到的小报告都只说朱四九跋扈,并没有人说他图谋造反的。

造反这事儿在陈明这里的标准比较宽松,一个带兵在外的郡王养个一千多门客只能说“行事不妥”。还够不上造反。大明帝国光是陆军野战部队就有几十万人,一千多个门客根本不够瞧的。而且门客和私兵不是一回事儿,大部分门客都不是打手而是替朱四九处理政商事务或出谋划策的狗头军师。而朱四九的童军都是孩子,五年后也许能养成一支武力,但是现在根本没有啥用。

所以陈德兴也不想把撤换朱四九的事情闹得太难看――如果不用刘和尚这个元老。而是动用大义教官和密探系统下手,逮捕朱四九的话。

这可就是大明军政两界的大震荡了!

至于三军主帅跋扈在陈德兴这里不是罪过,他自己就是武人出身,知道主帅要应付的方方面面的事情有多少,绝对不个好好先生能对付的。如何不跋扈一些,官僚机构根本不会当你回事儿,各种拖延各种推诿一起上来,严重的都能搞到前线断粮!

朱四九够凶够跋扈,方方面面都镇得住,他的大军所过之处,官员们没有不叫苦连天的。不过他的兵却能一路吃饱穿暖住好,病号伤员也能得到比较好的照顾。而且镇压杀人的手段也够辣,被他占领的西域地盘的百姓背后都管他叫“朱屠户”,据说三岁小儿听到朱屠户来了都不敢哭。

这么个凶人,倒是挺和陈德兴胃口的,可惜不能再大用了。而刘和尚的脾气就好多了,现在年纪又老暮气深沉,让他在西域坐镇是没有问题的,但肯定不会再有什么捷报传回来了。

陈德兴叹了口气,将刘和尚递上了汇报行程的奏章交还给了忽秃伦,又从忽秃伦手上取过另一份奏章。是大明陆军参谋部递交上来的,报告的是天竺战争的进展情况。无非就是一个糊涂太子指挥十几万精兵把一场本来应该是大捷的战役打成了惨胜。而在这份报告的末尾,还隐约提到了一些大英国内部的问题。英王和英太子之间的分裂苗头越来越显著了。

英王不仅在大力扶植佛教,想让佛教凌驾于天竺诸国之上,还想把孟加拉和恒河北岸的地盘都分配给自己的庶子。而英太子陈德芳则在德里大赏将士将亚穆纳河和恒河之间的所以伊克塔庄园都分配给了英军各级军官。

“打仗不行,收买人心的本事倒是不差,这对父子早晚会把天竺大英国玩坏掉……”

陈德兴微微摇头,轻声发表着自己的评论。天竺诸国虽然是大明的藩属,但是大明对它们的控制却是有限的。现在的大明帝国太辽阔了,如果算上所有的藩属国,几乎已经囊括了大半个世界。大明朝廷能够真正有效控制的地盘又有多少?要是都能控制,还要分封做什么?

实际上,大明帝国的朝廷对于自己边疆地盘上发生的大事情,也不是桩桩件件都能及时掌握的。比如朱四九正在干些什么,陈德兴就一无所知。

西域伊犁河畔,一座土木结构的巨大城堡这时城门洞开,大队大队的士兵,正在开出城堡,沿着伊犁河向西开去。这支军队清一色,都是骑马行军的官兵。大部分是一人双马,也有一些是一人三马,在日月军旗的引领之下,浩荡而行。在行军大队之中,还有八匹马拖拽的火炮,还有四匹驮马拉着的辎重大车。在大军的最后,还有不少牧民赶着成群的牛羊随行。

而这支浩荡大军的主帅不是旁人,正是大明清郡王,陆军大将,西征军总军将,总督天山省以西军政事务,便宜行事朱四九!(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