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犀利小说 > 都市 > 古玩人生 > 第十八章 墨之源流

古玩人生 第十八章 墨之源流

作者:可大可小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04 01:33:59 来源:香书小说

端砚产地位于端溪旁的端岩,其实是一座石山。东边下面古时号称下岩,下岩之中有泉水,不管多干旱,泉水也从来不会枯竭。下岩的上面,是中岩,而中岩之上,自然是上岩。登上上岩,翻过山顶到背面,叫龙岩。

龙岩是唐代取砚石的地方,后来因为后岩的砚石要比龙岩要好,所以才弃龙岩不用。端溪至宋朝的时候,已经完全被水浸没,砚工取石材的时候,只能到水里去取,因此好的砚石也愈发难是。

端州在汉朝的时候,并不属于中国,一直到南粤王赵佗归顺之后,端溪的版图才并入中国。但端溪被发现是在唐武德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好砚石。后来至五代、宋初的时候,开采力度加大,产量也开始猛增,品质自然也最好。

古时候的人,对砚石的采掘也是有规划的。先从下岩的北壁开始,然后再从南壁凿洞,因此,除了上、中、下岩之外,还有东、中、西洞之分。在唐宋时期,官府专门设立了一个砚务官驻守在端溪,每年要求进贡砚台多少,一旦数额达到,则封洞,普通老百姓是不能盗采的。而取石的时候,也是一个坑取完之后,再另开新坑,所以有新坑旧坑之分。

到了元朝的时候,干脆全部关闭,不准任何人采伐,一直到明朝永乐年间才重新采伐,但过了几年,又封掉了。一直到宣德、成化、万历年间,也都是时开时封。

而到康熙的时候,才真正完全解除禁令,但最好的砚,还是乾隆时期吴淞岩、杨景素两个人所采为最。所以也有古称“吴公坑”、“杨公坑”之说。在此之后,一直到晚清张之洞担任两广总督,才又开始有好的砚石出产,因此也有“张坑”之说。

据说在端砚中注水,水不会挥发,而到了寒冬腊月,哪怕气温再低,其他的砚台常常会结冰,可是端砚却不会有这样的现象。

于立飞把这方大西洞端石六吉砚小心翼翼的收到包里,他没打算要出手,下次回老家的时候,送给老头子,肯定会让他高兴万分。

再看那块墨,于立飞先掂量了下墨锭,又反复摩挲观察,敲打,轻嗅,感觉纯黑朗润,色泽纯黑,色感厚实。闻之,有一股自身的古朴淡远的馨香之气。

我国的墨迹,是周朝末年才开始有的。上古的时候,是用刀刻字,连笔都不用,根本就无墨之说。到夏、商、周时期,是用漆写书。一直周末,开始有了大篆,再用漆写书已经不可能,就用石墨磨成汁写字。到汉朝发明纸之后,用石墨写字也不合适了,当时的人以漆烟和松煤制成丸状,用的时候再磨到墨汁。所谓的松烟,就是松木燃烧之后,凝成的黑灰。那些丸子状的东西,应该就是最早的墨丸了。

三国时期,制墨技术开始变好,并且在墨丸里加胶,在《皇象论墨》中,已经有“多胶黝黑”的说法。而魏晋之时,墨块的制造技术更加精巧,社会上用墨的人也越来越多,石墨逐渐淘汰,最终无人使用。像魏朝的韦诞、晋朝的张金,都是当时著名的制墨名家。

唐朝的时候,对墨的要求更高,这不但是社会上各种文人的需求,同时也是官府的要求。当时专门设立了作坊,从事造墨。正好这个时候,朝鲜进贡了一种松烟,极为适合。因为这种松烟,跟麋鹿胶一起和成。当时做官墨最有名的,叫祖敏,当时可以说是名闻天下,他制墨的秘诀就是在墨中加入鹿角煎熬成的膏胶,这其实也是取自朝鲜的方法。

到南唐的时候,李廷珪父子,都是墨官,更是把制墨的方法加以提炼,发扬光大。当时他们制的墨叫珪墨,一直到现在,都是墨中极品。当然,这仅仅是限于松烟制的墨。

到宋朝的时候,才开始有了油烟,所谓的油烟,是指油类物质不完全燃烧沉积出的细而疏松的黑煤烟。古时候的信息很是闭塞,东边出了事,一年半载之后西边才会知道,制墨也是这样。

所以当时的文人,大多是自己制墨,至于制作的水平,哪怕再高,外面的人也很难知道。但李廷珪父子成名之后,文人学士对于制墨一下子来了兴趣,制个墨就能成名,这样的美事,到哪去找呢。要知道,古时候,特别是在宋朝的时候,只要你有了名,那很有可能就会有官。所以宋朝的制墨名家层出不穷,而且制墨工艺,也更是精益求精。

宋朝是我国文化历史上,可以说是最为昌盛发达的时期,文人辈出,而且宋朝的书法、书画,也是我国文化历史上最为精妙的时期,从宋之后,再无出其右者。但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个时候对墨也更为重视。一旦所有人都重视起制墨来,制墨的人,自然会精益求精,可以说,宋朝的名墨,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甚至到后面,墨已经不再仅限于书写,有些人对制墨、购墨都有了特殊的怪癖。比如说要求在墨上画山水画甚至名人字迹,或者添加一些特殊的香料等其他物质。可以说,宋朝的墨已经做到了尽善尽美、完美无缺的地步。现在宋朝的一些大书法家、大画家之所以流芳百世,传下千年,宋朝的名墨功不可没。

元朝的皇帝是铁木真的后果,蒙古人自然不会重视汉族文化,所以制墨也没有特别的进展。但也没有专门抑制,所以也算是能继承宋朝的成就,这或许也是件值得庆贺的事。如果元朝的皇帝随便下一道圣旨,恐怕我国的历史,将会重写。

到明朝的时候,对制墨的原材料加以改进,除了松烟、油烟之外,改用漆烟、松煤,甚至还用兰烟、棉烟。用这些材料制出来的墨,墨色黑润、气味馨香,比以前的墨又有所进步。

而清朝,则因为康熙、乾隆都擅长书法,自然对制墨极为重视。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所以康熙、乾隆时期的御制墨,极尽精巧之能事,制出来的墨,自然也是绝无仅有的。而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国家多事,无暇再顾及这样的事情。御制墨自然就没什么精品,民间私人制的墨,也只能作为一般的书写。

到清末的时候,想维新变法,一切向西方学习,写字用铅笔、鹅毛笔、钢笔。画画也用西洋的油笔,笔墨纸砚中的笔墨砚不但被挤出流行舞台,到民国之后,更是没落。原来那些文人墨士争相夺取的墨,竟然无人问津了。以至于,有些经营了上百年的著名墨商,只能改行,到现在,名墨基本上已经不再出产。回想起来,真是不胜唏嘘。

于立飞现在的这块墨,是以柚烟制成,比松烟和油烟制成的墨,品质都要好。在墨块的正面,有“古松心”三字。而背面有“小华道人”四字。于立飞知道,这肯定是制墨者落的款,只不过自魏朝以来,历史上制墨的名家成千上万,他只知道这是一块好墨,但要让他就“小华道人”说出子卯寅丑来,却是不成的。

ps:每一张推荐票对大可都很重要,要冲进新书榜,前面的路还很艰难,求支持。

;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