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犀利小说 > 历史 > 第一日不落帝国 > 第207章 资本输出的必要

第一日不落帝国 第207章 资本输出的必要

作者:时空寡头koen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07 18:57:24 来源:香书小说

(xbiquge.la 新笔趣阁),高速全文字在线阅读!

207章资本输出的必要

“这里简直就是一穷二白的无人区啊!”韦宗史初次来到帝国在东印度的势力范围,看到一片繁华的码头和城市外面竟然不是农田和村落,而是沼泽和荒地不禁惊讶了一下。

“师弟无需惊讶,师兄我刚到此地时候更加荒凉,不过三个小渔村而已,三百多人的居民能有什么用?要不是师兄我和众多同年聚集财力物力兴建港口和码头,这加尔各答哪有如今已初具规模的情景?

你们这些见惯了帝国本土沿海壮观港口码头的,根本想象不到在一片荒芜的岸边兴建一坐港口的苦和甘。”胡海作为带队者,对这一批来到东印度工作的帝国大学后辈解释道。

“谁不知道苦和甘,你父亲不是印度外交部印度司的副司长吗?到这里来发财还会吃什么苦,最多也就是在各个部门跑一跑批文和贸易配额和进出口退税的文书。这些东西都不用离开神京就可以从新开设的印度银行贷到款子,拿到钱的你们不是马上被那些建筑承包商包围了吗?那还轮得到亲自出面搞码头建设?”一个同行的后生讽刺起他的虚伪了。

“是啊!的确是这样,但是我就是到这里来了,总是比那些躲在本土不敢出境出差的承担风险却想多分点红利胆小鬼要好。公司股份制就是好,所有职务明码标价,印度本地的监管和总务薪资就是比本土的要高几倍,这里事务繁杂,气候炎热,瘟疫蛇虫众多,没钱谁会卖命?要不是想着你们都是学校里一个社团的后辈,谁会带你们这群菜鸟来发财镀金?”

“是要谢谢前辈的提携,不过此地劳力不多,土地荒泽,前辈到底是为何要选择此地建港的?我等前来此地也不是混吃等死,没有发展的港口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功业?”一个带着眼镜的后生问出了其他人的心声。

“原本来此之前,你们是不能知道此处天机的,不过上面命令已经下来了,我今天就和你们述说一下。选择加尔各答作为他活动的中心,这一地点是经过仔细选择的,西有胡格利河,北有河湾,东面四千米处有盐湖,因而受到保护。敌对的印度教的国家处于胡格利河西岸,因此从海上进入加尔各答的通道不受威胁,而在胡格利港则不然。而且,胡格利河流经加尔各答处河面宽阔,河水也深,唯一的缺点是这一地区有洼地和沼泽,有害健康。此外,我们来到之前,从上游被淤塞的萨德冈港迁来的印度商人已选定在当地的三个村子定居。我选择加尔各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这里出现了这批商人。到1948年,因附近的布德万发生叛乱,波罗王朝的行省当局对着块曰益发展的殖民地变得友好起来。帝国东印度公司的官员要求允许其贸易站或工厂筑堡防守,他们得到可以实行自卫的一般许诺,叛乱者被波罗王朝迅速**下去,但殖民者的砖土防御工事保存了下来,这就是1950年被命名的帝国堡(旧天威堡),1948年,我获得了授权书,可以购买上述三个村庄的所有权。”

“但是这里人烟较少,没有足够的劳力开发,有没有足够的农副产品就近供应出口,哪有什么利润可以支撑这里长久的发展?”韦宗史问道。

“这就是天机了,上上个月我才拿到帝国政斧颁发的委任状,任命我做东印度公司的执行总裁,统管公司印度东北地区的所有商业和经济活动。东印度公司虽说是政斧控股的大型国企,但是自主经营的传统很强,一般情况下帝国政斧不会过多的干涉公司的运营;但是这次就不一样了,董事会直接宣布接受中央政斧投资2亿龙元,组件全资子公司东印度投资集团。主要间接控股东印度综合银行和恒河贸易集团,同时开始了全面的投资恒河三角洲农业和经济作物种植园的各个上下游产业,疯狂的吸收各个农村的劳动力和波罗王国的土地。

上面搞这么大的动作就是为了开发这片肥沃的土地吧,我初步估算了一下,波罗王国足足有三千万亩上等的水田,七千万亩一般的水田,整个恒河三角洲都是肥沃的热带沃土,沿海的红树林足足200多万亩,只要做好水利和防止海潮倒灌的工程,要是风调雨顺,一年产出的粮食足足可以养活一亿人呢!”

“嘶!”在场的众多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怪不得本土要派我们来这里,这里简直就是贸易的天堂啊!听说师兄在前年回乡探亲的时候,带回去了价值20万的年节礼物,我们还不相信,以为是师姐吹牛皮,原来是真的啊?”一个同乡后辈感叹了一下。

“那是!我好歹也是在这里厮混多年的商界精英啊!每年经手的买卖起码这个数。”胡海伸出左手手掌五根手指来回转动了180度。

“莫不是一百万元?”一个小个子的后生问道。

“说笑了!哥哥我哪能在一百万里面捞出20万。每年的买卖总额起码1000万龙元往上走啊。”

“怎么会?就这还不到一个东夷岛大贸易区怎么可能赚到1000万的纯利?(波罗王国只开放了三分之一个孟加拉面积的沿海区域给帝国**贸易投资,其他地区被延迟到十年后开放。此时的跨国大宗贸易基本都是100%以上的利润,利润太低的就要上规模,这对于帝国紧张的运输能力是个难题。)此地的购买力有这么高吗?”

“怎么可能!我们运来的消费品在本地基本卖不动,这有多大的消费品市场?几乎90%的进口都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需要的本土才能生产的生产资料和建材,比如钉子、五金耗材(锯条和各种紧固件)、高标水泥、玻璃和纸张等等。出口的全部都是茶叶、稻米、小麦、甘蔗、黄麻,红木、杂木、皮革棉花也不少,但是比不上蒲甘和西南地区的港口。满船的大米从这里运到本土不亏本就不错了,虽说本土江浙沿海大片的山地丘陵土地都退耕还林,种植水果和竹子了,但是也消化不了这里的大米啊。所以我们很多大米都是运到西方的阿拉伯世纪和东玄洲沿海各地去交换当地的货物呢!南洋地区对这里的替代效应太强了,在这里发展专业商品化的热带农业显然是不合算的所以我们几乎将所有的公司种植园全部用于种植甘蔗和棉花了。大量雇佣本地劳动力来采收和加工非常合算,这些深加工出来的蔗糖和纺织品都是运到西方去交换金银和帝国需要的矿产的。”

“这就是传说中的印度三角贸易航线吗?投资这里就是为了获取本土之外各个港口之间的贸易专用物资?这种投资目的实在是太给力了!”韦宗史感叹道。这种体外循环的贸易结构在帝国运输能力有限和市场有限的前提下是最好的选择,也是获取金银、奢侈品(象牙、宝石和皮草等等)和诸多质轻价重的名贵进口货物的最快手段。

“对,我首先发现的,厉害吧!就是我发现这个贸易航线之后才建立的总部在科伦坡的印度洋贸易公司和总部在这里的东印度贸易公司呢!帝国竟然就因为这个给了我一个终身子爵的爵位。虽说我没有得到多少股份,但是每年2%的股份分红加上20万的固定总裁薪资,也算跨入帝国上层了吧!”胡海得意的说出了自己爵位的来历。

“从本土运输开发物资和设备来东印度,从东印度运输糖和纺织品去售阿拉伯世界,从阿拉伯世界运输金银矿产和象牙、宝石、**没药等贵重货物回国。一年可以跑三次大来回,一年下来可以赚到四十倍的利润呢!”韦宗史拌着指头算到。

“哪有这么多!一船金属制品换一船象牙有可能吗?最多一船钉子换半船白糖,半船白糖换四百根象牙了不起了。几艘船的还有可能,上了规模之后,最多只有十倍的利润嘛!”胡海辩解道。

“你还没算印度和东玄洲等地港口投资和圈占土地所产生的价值上升所得利润呢!这些地产生意算进入,一年的利润何止40倍。”韦宗史反驳起来。

“感情师兄只是把东印度看成一个中转站啊!这里最多就算是一个获取更多次于南洋热带出口货品的二级货物产地和货物集散地啊!怪不得一个小小的加尔各答港一年的进出口额就达到3900万之巨。

这里最多的建筑不是工厂或者国内常见的居民房,而是仓库的原因就是帝国政斧对东印度的开发战略决定的吧!”一个精明的后辈指着码头后面成片的仓库和正在开工的仓库工地说道。

“猜对了!但是没奖励。我胡海虽然不是真正的政斧官员,但是给你们每人一个不下于8品的实权职务还是没问题的。我会把公司承包的四百多个庄园和村子分配给你们,收税权和支出的财政都由你们执掌。三年后,你们手下的居民点的发展速度只要能超过这张表上的要求,我就提拔你们到内陆的各个新开拓的贸易网点和开埠口岸做总负责人。做得好,一年捞个十万没问题,还有优先选择到帝国新开拓殖民地做总务和经办的机会(总务是次于总督一级的小型居民点军政一把抓的过渡期长官,经办是垄断一个地区某种商品进出口业务的大买办),怎么样?”

“胡哥哥万岁!”众多后辈们激动着喊出了统一的口号。

“大家准备准备,明天一起吃顿饭,后天就能到各个村子去大展拳脚了。”胡海看着韦宗史等人愉快的说道。

一周之后,感到上当受骗的众多高材生们又聚到胡海工作的加尔各答东印度公司办公大楼**,基础设施建设极端落后,连会做菜的厨师都没有,每天吃没有油盐的饭菜简直就是受刑。收上来的税收全部都是实物,没有金银和钱币,极端缺乏建筑材料和工程技术人员等等。胡海也只能表示自己来的时候条件更差,完全就是白手起家,商船晚来的时候很多,有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上。

众多后辈也只好急需回去吃苦和开动脑筋改善生活了。好在波罗王朝的民众看到帝国来的这些新主子很配合工作(废除劳役和各种苛捐杂税自然配合),改良的种子和新式的自制肥料让所有人起码都能吃上饱饭。油盐少点无所谓,关键是卫生条件在帝国入驻之后极大的提高了。这些大学生不说有洁癖,起码知道修建每个村子都需要的公共厕所和化粪池,推广饮用水过滤塔和防治寄生虫。在居民区内大量种植有防虫作用的植物和填平滋生蚊蝇的垃圾污水坑。疟疾、霍乱、伤寒等地方病基本被消灭绝大部分,极大的提高了劳动者的寿命和有效劳动时间。变相的增加了劳动力和消费者。

一年之后,喜马拉雅山麓传来战讯的时候,横河三角洲一带的众多洪水肆虐的村庄和荒地早已被开发成丰饶的农庄,仓库里堆满了稻米和各种油脂等农副产品,大量的农民有闲钱之后购买力加尔各答新开的纺织厂出产的棉布和各种工业品。大量内河航运专用的船只也准备齐全,成为三角洲地区的主流运输工具,只要一声令下,农闲季节的时候,这些船都能为北方战事运输海量的物资和劳动力。

一封求救信也随着战讯传到韦宗史的书桌上,初中的老同学竟然写信来求教。浙西地区的同乡会把校友名单分发给所有离开国境的校友的确起到了大作用。(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