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犀利小说 > 历史 >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 第219章 石油、战争还有可爱的意大利人

历史上,动二战的两*西斯国家,德国和日本,在战前和战时,都面临过相同的危机:石油危机。

战后,无数的日本右翼份子郁闷且后悔不迭的,就是没有在东北的大庆开崛出大庆油。声称若是当时早早地开崛出大庆油田,日本也不至于后来为了石油挺而走险偷袭珍珠港惹上美国云云。

至于德国方面,石油危机也是长期困扰着二战中的德国。海运被封锁的德国,二战中仅能从罗马尼亚的普罗什蒂那油田每年获得两百万吨的石油,加上奥地利每年的六十万吨的产量(1944年后产量上升到11o万吨),此外就再没有安全稳定的石油通道。而德国要维持战争需要,其石油需求量的缺口,却达到每年一千万吨以上。

德国向来把罗马尼亚石油储备列为其战争准备的重要一环,因为后者至少提供了德国石油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历史上,英法对德国宣战后,通过经济手段,在罗马尼亚高价抢石油,

为避免罗马尼亚倒向德国,英国相张伯伦宣布在罗马尼亚受到侵略时提供一切援助,并给予罗方5oo万英镑的贷款,用来购买英*备,而且还答应购买2o万吨小麦,作为让罗方放弃与德国合作的报偿。

由于罗马尼亚严守中立,不愿因此构衅于强国,因此只能对伦敦和柏林虚与委蛇,两不得罪。英国转而开始利用其经济优势,以经贸方式诱导罗方向己方靠拢。它联合法国,准备向罗马尼亚支付6ooo万美元,条件是炸毁罗马尼亚油田,但被罗方拒绝。英国转而利用本国资本掌握罗马尼亚大部分石油开采权的优势。在“二战”爆初期大量进口罗方石油,并抬高价格,使其主要流向外汇相对充足的其他西方国家。罗马尼亚所有的库存石油都被英国抢购。英国还预订了下半年供油合同以及合同期满后的石油供应权,而且尽可能租用罗马尼亚所有的驳船和火车车厢。以免被用来向德国运销油料。

罗马尼亚进口石油的数量从1939年1o月的7万吨骤减至11月的6万吨。194o年1月,输入德国的原油仅为1万吨,而出售给英、。英国相张伯伦甚至在写给妹妹的信里骄傲地宣称,“我预感战争到(194o年)春天就将结束了,……无须在战场上打败他们,只需让德国人明白他们能不能取胜,继续变得日益贫弱和穷困是不值得的。”

英国在石油供应领域的狙击,使德军参谋部制定作战计划时不得不有所节制。在战争爆初期。由于德国石油储备自24o万吨,迅下降到16o万吨,德军始终不敢主动展开针对英法等国的大规模空战和轰炸,因为它的燃料库存严重不足,仅够在西线动一场6上进攻。

林汉前世看到过一本名为《石油和世界大战》的书,讨论二战德国石油供给情况的书时,看完之后的感觉,就是二战希特勒简直就是比山本五十六还要疯狂的赌徒,德国那糟糕无比的石油供应渠道和比日本还要恶劣的地区战略局面,希特勒当年居然敢在军备还没有完成的情况就冒然动二战。挑战英法两国“豪赌”,简直是疯狂到了极点。最夸张的是,这份豪赌他在前期居然还胜了。而且还是用最夸张的方式大胜的那种。

林汉就曾对汉娜吐糟过:“仔细观看1941年前小胡子的作为,我经常会产生希特勒同学其实是和我们一样的穿越者的幻觉。就德国这种糟糕的军备情况和战略局势,也只有穿越者仗着“历史先知”才敢这样豪赌了。”

历史上,如果不是德国闪击法国成功,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击败法国,只要战争再多拖延几个月,德国就将因为石油危机而立刻面临战败的威胁。拿下西欧后,德国从法、荷、比等国的战略储备库里缴获了一千万吨的石油,这才足以支持其后来的不列颠空战以及1941年入侵苏联的行动――即便如此。在1941年后的最后一个月,。仅能满足一个月的消费。

而后世很多军迷在责怪希特勒将主力调去动基辅战役,由此拖延了莫斯科战役动的时机。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件“小事”:在基辅战役时,古德里安的坦克集群,在这里缴获了一个百万吨级别的大油库――记住,这是可以直接使用的汽油、柴油油库而不是需要炼化的石油。而在这之前,苏德前线上的德军已经因为燃料供应问题而严重影响了攻击度。没有在基辅缴获的这个级大油库,希特勒别说动莫斯科战役了,就连把部队调到莫斯科城下的燃料都凑不齐。1942年后德国动斯大林格勒战役,战略目标之一也是为了取夺巴库的油田。

德国重要的燃料来源之一就是煤化油,1943年后,随着大量煤化油工厂的建成,最巅峰时,其境内的工厂一年内大概可以提供接近五百万吨的汽油――这一弱点在1944年后被英美注意到,当盟军的重型轰炸机开始轰炸德国的煤化油工厂后,德国很快开始面严重的燃料危机。

在这位面,无论是主动参予“二战游戏”的汉娜还是被迫参予的林汉,在心里都非常明白德国的这个致命的弱点。林汉主张苏德联合,很大的原因就是考虑到了这一点。背靠苏联,德国就能得到稳定安全石油供应来源,就不必再担心石油供应的问题。

但是知道苏联是什么德性,斯大林是什么样的人的林汉和汉娜,也不可能将砝码全部压在苏联这个“危险”的盟友的身上。除了历史上一般继续建造本土的煤化油工厂以防不测外,德国另一条路就是开辟新的石油通道来源。

二战轴心国中,意大利的殖民地利比亚就是极重要的石油产地。从1932年希特勒上台开始,在汉娜的指使下。德国政府就联合意大利组建的德意石油公司,在距离利比亚卡普加港南部一百多公里外的苏尔特盆地地区进行石油开采钻探活动。来自后世,经过充份准备的汉娜。手中拥有极详细的利比区油井的经纬度坐标数据。要找到最佳的崛井开采点并不难,难的仅仅只是挖崛深度和开采出石油后如何将其运出的问题。

二战前的意大利。同样是个需要进口大批石油的国家,一年的进口量约在两百万吨以上。对于在利比亚开采石油,同样也是兴趣极大。德国人主动上门提出在利比亚帮忙勘探石油,自然兴趣满满。

虽然德意在奥地利问题上多有龌龊,但是国家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或朋友。墨索里尼政府对德意联合出资的德意石油公司在利比亚勘探石油的开采工作一直是大开绿灯,更何况早期的堪探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本投入,过三分二都是德方出资的。利比亚油田的开。德国的投资占了过百分七十之多,但是产出石油利益的分配,双方地是五五分成。

1932年年末德意间进行在利比亚堪探石油的秘密谈判,1933年起,德国先是单方面出资,在利比亚的卡普国港的东南部地区开始修建配套的基础设施。这一项基础工程的建造工作,一做就是四年,其间耗资无数。1937年六月时,才开始在选好地点进行钻井工作,到了1937年九月。当齐柏林号航空母舰下水,第一口油井开始出油,而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周边地区更有数十口油井开始6续出油。

之所以用了四年的时间才打出第一口高产油井,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利比亚地区是个落后的沙漠国家,前期的基础工程配套设施近乎无,一切只能从头做起。其次是早期的石油钻井技术还不够成熟,当时最大的开采度不过一千八百米,还需等待更深的钻探开采技术的进步。

而第三个原因却是德国人自己有意地在拖延。

所谓的小儿持金于市,1936年前的德国,国力依旧不足以完全防备边上的意大利“黑吃黑”吞了他们在利比亚的石油利益,而利比亚本身就是意大利人的殖民地。在德国能够绝对地压制住意大利,逼其老实地“听话”前。汉娜也不敢过早地泄露油井的具体的钻探地点所在。而为了能让意大利人老实地合作,在石油利益上双方也是签订很公平的分红原则。但就算是这样,德国对意大利这个“面条”盟友,仍然是防备有加。直到德国自认国力军力有能压制住“不老实”的意大利人后,在利比亚钻探那些油井才在短时间内纷纷开始出油。

德国是一直等到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被英法操纵的国联进行石油禁运(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地禁运),需要取得德国的支持后,方才加快了在利比亚的石油开采工作。――事实上墨索里尼也并不是“老实人”,汉娜得到情报,早在德国吞并奥地利的过程中,墨索里尼就曾动过一吞掉利比亚即将出油的油田的念头,只是在6军和空军的强烈反对下,意识到德意间巨大的军事实力差距后,方才放弃了这个念头。

在利比亚石油的开采过程中,也只有汉娜这样的穿越者,才敢在一口油井都没有打的情况下,就提前数年进行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

到了1938年的德国吞并苏台德时,新开的利比亚油田,每月的石油产量已突破二十五万吨,而新的油井还正在钻探中。拥有汉娜提供具体油井坐标的德意石油公司,每个钻井都是一打一个准,利比亚油田产能,每个月都在快上升中。即使按最保守的角度去估计,1938年过后,光是从利比亚油田,德意两国一年就可以获得过四百万吨的石油。这是一个可观的数字,要知道二战前意大利一年的石油需求也不过是一百八十万吨左右。

利比亚油田的开,大大援解了德国石油来源路线单一的问题。无论是汉娜还是林汉。都不会想把德国的石油安全问题完全押在苏联信守合约承诺和保证罗马尼亚的永久中立的基础上。开利比亚油田,另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和苏联的谈判中拥有更多的筹码――但是,这也只是多了一个筹码而已。

利比亚的石油虽然好。最大的问题依旧是安全问题:周围全是英法的殖民地。一旦开战,极有可能被英法攻击。林汉和汉娜开利比亚油田。本意上也只是为德国多一条备用的石油通道而已,两人其实都心知这条通道并不安全。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这条通道,在战前尽可能多的让德国囤积石油的战略储备。

1938年后,随着英法在捷克问题上的退让,以及德国在欧洲更加强大的话语权,先前还曾想过动点坏心思的意大利,现在在德国面前。也愈地开始老实起来。1938年三月,德国兵不血刃地吞并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后,意大利方面甚至已悄悄地向德国抛去“媚眼”,私下想和其讨论“结盟”的话题。

但是,深知意大利“猪队友”属性的汉娜和林汉,对于意大利主动送上门来的热脸蛋,矛盾不已,只感觉贴也不是,拒绝也不是。

意大利军队在二战时拙劣的表现,一直是后世军迷中间谈笑吐糟的话题。虽然深知二战“真实”历史的林汉和汉娜。都认为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有些过度被黑了――相对意大利的6军,其空军和海军在二战时的表现都很不错,尤其是海军。在地中海的表现甚至足够嘲笑德国海军。

至于6军方面,意大利在北非的部队,其实也有不少有着令人一亮的表现。比如著名的阿拉曼战役时,隆美尔的德军抢了意大利人的交通工具逃走时,若不是他的意大利盟友依旧在顶在前线拼力抵抗,哪里轮到得这头沙漠之狐逃走。意大利6军战斗力上不去的原因,一个是没钱,装备差,另一个原因。却是意大利人散漫的天性的地域差距差的问题。

意大利本土,北部分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这里是墨索里尼的“基本盘”,这里征到的意大利士兵。在战场上的斗志、战斗力相对而言就很不错。至于中南部地区,是以农业为主,这里征到的兵,战斗力就很堪忧了。而一支军队的综合战力,在没有“政委”这个大杀器存在的情况下,最胆小的士兵往往才是决定一军队最强战力的关键。意大利6军的“面”,主要还是被中南部地区征的兵拖了后腿。

1938年三月后,随着利比亚油田开始6续出油,意大利在获得巨大的石油利益之后,对德国的态度也变得微妙起来,而英法两国对意大利的态度,同样也变得微妙了。

英法两国开始拉拢意大利,妄想象一战时一般,将意大利拉到英法的战车那边。

为了讨好意大利,英法甚至取消了因为入侵埃塞俄比亚而对意大利实行的制裁和禁运。

这样的情况下,汉娜虽然心里认为,意大利态度“中立”对德国最有利,但面对着意大利的主动“示好”行为,她也不得出做出相应“友好”的回应,以免将意大利真的推到英法那边。

汉娜把他的烦恼告诉了林汉,林汉想了想,出了一个主意:把苏联的虎皮,也拉过来狐假虎威一下吧。

于是汉娜在墨索里尼的秘密会谈中,有意地暗示苏德已秘密结盟的风声,以增加自己这的威慑力和政治筹码。

有了苏联这个“盟友”虎皮的支撑,原本还有些的摇摆的意大利人,在德国面前变得更加地“恭顺”。虽然不知道这个喜好投机变脸的国家未来的态度如何,但是只要苏联对德态度不生一百八十度的大变化,至少在西线战争初期意大利人是不会投到英法那边去,只要英法不主动翻脸炸了利比亚的油田,德国还是能通过意大利源源不断地获得石油,以减少对罗马尼亚和苏联石油的过度依赖。

虽然拒绝了和意大利签定正式的“联盟”协议,为了安抚好这个喜欢骑墙和惹事的“面条兄弟”,秘谈时,,此外还愿意向意大利提供最先前进的蒸汽轮机和锅炉设备以改善其军舰的动力系统,而具体的费用还很优惠。

骑墙本就是意大利人的天性,对于德国要求意大利中立还能大给好处的作法,墨索里尼当然是求之不得。1938年之后的意大利,开始在英法德之间到处讨好,加上利比亚石油的产出获利,这一年里的日子倒也过得滋润。意大利糟糕的国内经济环境,在得到了利比亚石油的输血,也开始有所好转。(未完待续)

...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