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边是关于武则天的讨论,偶的话在后面^_^
看到有人说,这么写武则天是否与历史脱离了,只渲染其阴暗面,少有正面描写。
我要说,我不这么写,才是与历史脱离了。
以这次的风波来说,在我的小说里,我设计了“太子宫投书”这一触发冲突的关键环节,而在真正的历史上,没有这回事,就是来俊臣跑去告诉武则天:“我查到,这些人可能要造反!”
于是,从国公到宰相到尚书到侍郎,一大串的官员统统被弄进了推事院,差点儿全给弄死,最后证明他们是冤枉的,还是被贬了官。
对于这段史实,没有任何一个史学家,包括非常崇拜武则天的人,能从帝王心术方面或者当时政治需要的方面,找出武则天此举不是受蒙蔽而是因为什么高深的帝王心术或者什么远大的政治目的而发生的。
没有,统统没有!那是真真正正地上当,确确实实地杀人,如果你说她这么做是昏庸,那么我告诉你,我描写的她,已经尽量帮她找了很多理由,真正的她,在做这些事的时候,连这种理由都没有,她当时的确是信了。
可就是她,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后宫之战中,顺利地成为皇后,又因为她的丈夫眼疾不能视事,攫取了权力。之后,又夺了她儿子的帝王之位,成了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你若瞧不起她,可她就是干成了别人没干成的大事。你若说她了不起,可她就是干了这么多无可辩驳的不可思议的昏事!
要说她英明的一面,还是有的吧。虽然能干的大臣一次又一次被她打倒,但她还是发掘了很多具备政治才干的大臣,围绕在她身边的并不都是奸臣和酷吏。相对于许多昏君,她是一个比较有眼光的君王。
她改革科举,提高寒族子弟做官的比例,虽然主观上是为了打击反对她的世家力量。但是客观上,确实打击了世家门阀对统治阶层的垄断地位。
再比如,她重视农业……
要列举优点总是有的,可是反过来说,这些就能证明她的英明?
她那一朝有能臣,所以证明她是明君?她那一朝能臣不少,被她搞死的能臣也不少啊。非得她那一朝,就没一个忠臣能臣才证明她昏庸?宋高宗赵构一朝还有李纲、岳飞、韩世忠、张俊、刘琦、虞允文、吴介等文武忠臣、能臣呢。有几个说赵构是英明之君的?
成者王侯败者贼罢了,如果武则天不是上承李世民、李治两朝奠定的雄厚基础,下继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在这个承上启下的过程中王朝没有灭在她的手中,试问,某些人费尽心思给她找出来的这所谓英明之举真的很了不起,能证明她的英明吗?
至于重视农业,哪个帝王不重视农业呢?至于科举,并非她的首创,她只是发现这种制度有利于建立忠于她的势力。所以更加重视,客观上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她主观上的目的,而在吹捧中,好象她是在主动制造这样一种对后世有利的格局。
沿着这种思路,更有了许多啼笑皆非的评价,比如:她动不动就改年号,这不过是她一种性格,或者说带些迷信色彩的举动。认为这会给她带来好运。可是就有人为了吹捧她,说她这是因为慈悲心,因为一改年号就要大赦天下。很多犯人就可以得以释放了,牵强不?武则天崇佛,喜欢大气的东西,她建了大量高大的建筑,诸如明堂、天堂、龙门大佛,许多一辈子就去几回的华丽行宫……,于是推崇她的人又说了:“武后重视文教,她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物!”牵强不?
其实我很想把她写的英明睿智,治国有方,除了始皇帝,再也无人能及啊。问题是,她登基之前的精明才干,都体现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内宫上了,的确是精彩纷呈,尽显她在陷害与反陷害的“职场斗争”中的心计,可这于经略国家有一毛钱关系么?
至于她登基之后,你想让我写她英明,我也的有英明的地方可写啊!
故事里的时间,现在是公元694年,请你往下查吧,看看我们的则天大帝都干过些什么,你不妨把她干过的什么了不起的事,拿出来说说,如果确实有,咱不妨写写。
当然,得能与主角的故事相结合的,毕竟我这不是写的武则天传。我需要融进我的主角的故事。
问题是,我没得写!我在史书里找不到,我在传说里也找不到!我怎么证明她英明?我不知道这些朋友从哪儿得出武则天正面功绩大于负面的结论来,请给我一些事实,请给我一些论据!
以上是看到昨天几条评论时想说的,今天又看到有读者讲用不着对主角关押所在这么详细描述吧,这可有点灌水的嫌疑了。
然后我还想解释,这些看似无用的细微处,后面是有大用的,不说清这一点,后面一些情节就失去了合理性支撑。在这一场景第一次出现时不做描述,等到用到它时才去介绍,不免会给人头重轻之感,在人物交集、矛盾冲突的情节发展时分散其紧密性。同时,还会给人一种这是事先没有准备,写到哪儿想到哪儿,急急补救的印象。所以……
然而我就想到,我已经乐此不疲地看了许多年,辩论了许多年,解释了许多年了。尽管我喜欢这互动的乐趣,可是如此这般,坏处也是明显的。
首先,以上面长长一大段来说,我把这时间用来码正文好不好?
而我发出我的看法来,是否一定能说服人家呢?未必!那我要不要继续辩论?然后……就没完没了。
其次:干扰思路,本来设想好的一些情节,会不会因为一些读者的意见而产生影响?哪怕不会否定自己的设想,如果在其中增加一些折衷性的情节描写,明显也会影响故事的张力。
第三,心里已经知道有人有这样的疑问,我不可避免地在行文时会下意识地加入一些有针对性地解释给他听的东西,我的目的达到了,文章也受干扰了。
读者有疑问是好事,自然有别的不同看法的意见去解释。现在常常是我自己迫不及待地冲上去理论,或者看到别的书友理论的不够全面、不够给力,然后我急不可耐地接过话筒,跑去开辩论赛了,这样的确不好。
所以,我决定更专注一些,以后不会出现在书评区回复,解释、辩论,或者试图说服谁。这么多年来,我是每天都出现在书评区的,如果不声不响地消失,大家难免有诸多猜测。所以在此说上一声。
老书友们不要取笑我不止一次说过这样的话喔,说过,证明有过这样的感觉、这样的想法,同样的想法次数多了,总能改变我的习惯的。
现在认真码字去了,我想这样会专注的多,而且情节不受评论影响,毕竟大家要看的是我写的东西,而不是我综合各方面意见融合出来的东西。
我要改变,阿门!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