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犀利小说 > 都市 > 回到过去当术士 > 468 一千大圆满的宫殿,天地损之!

那么,在大圆满法,尤其是密宗之外,佛法中是否也存在着类似虹化的成就呢?

这对于了解虹化成就的由来,和了解其实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大圆满法出现之前,印度本土上也曾出现过一种类似的成就法,足可以证明大圆满法的虹化成就,在佛法中确有源流可以追溯。

在佛教中,类似于虹化这种身体发光与自然焚烧的成就,并非只有大圆满法所独有。早在佛祖当年圆寂时,就已经出现。在《五灯会元》中就曾有这样的记载。

「尔时全棺座而举,高七多罗树,往返空中,化火三昧。须臾灰生,得舍利八斛四斗。即穆王五十二年壬申岁二月十五日也。」

而在后分涅盘经中,就更详细的记载,即:「尔时如来,以大悲力,从心胸中,火涌棺外,渐渐荼毗。」

可见这种火光三昧的成就,是从心胸中,自放火光,而火焰也非常猛烈,甚至可以涌出棺外。这一点也与后世的虹化,非常相似。

王钟对这个虹化多少还是有所了解的,因为大陆也曾经有过不少虹化的例子。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虚云老和尚的弟子释具行法师。

就在这一天晚上,具行和尚照常到虚云老和尚禅房叩安,但是,今天他却忍不住悲伤地拜伏在地。他说:“师父!弟子要去了!特来叩辞!弟子去后,谁来侍候师父?”虚云老和尚说:“好孩子,该怎么办,你就去办罢!不要误了你的大事!我在这里念经助你。”

入夜之后,监院法师查房点名,找不到具行和尚,大家遍寻不着。正当大家议论纷纷时,忽见眩目白光连闪几次,直冲夜空,照得一片光明。住在寺外,尚未入睡正在乘凉的村民,也看到寺院有强烈的白光冲天而起,以为佛寺失火,赶紧奔跑进来。

众僧与村民一起找到白光的来处,点上火把一看,却见具行和尚端端正正、眼睛半合、面带微笑、合十趺足、一动不动地坐在那,有人上前要去拉他,此时,虚云老和尚及时赶到,喝住众人。

老和尚告诉大家,具行和尚已经坐化,刚才大家所看到的白光,就是具行和尚所发三昧真火的光,他已经以真火把自己给烧成灰了,稍一振动,就会化成一摊灰,大家不可动他。

大家仔细端详具行和尚,只见他披着袈裟,左手执磬,右手持木鱼,向着西方趺坐,面色如生,只是没有呼吸的起伏而已,分明是个活生生的具行和尚,不过,木鱼柄、磬柄、僧鞋,还有坐处的稻杆、蒲团都已变成灰烬。

虚云老和尚见具行和尚以瑞相法身示世,便祝祷具行和尚多保持一天,让记者摄影留证,以传扬于世,度化众生。

第二天,老和尚请来了《昆。明日报》摄影记者,云南省都督唐继尧,财政厅王厅长竹村,水利局张局长拙仙,社会各界贤达人士,还有佛教徒等前来瞻仰。

虚云老和尚见具行和尚功德已圆满,便当众取下具行和尚手中的小磬,一面向具行和尚说“可以放心西去”,一面轻敲小磬,敲到第三响,具行和尚全身振动,霎时倾倒化成灰烬。

贵为师父的虚云老和尚,竟然当众合掌跪下礼拜,唐都督与数千来宾,也都跟着跪拜。隔日,《昆0明日报》以头条刊出新闻和照片,轰动全云南。全身烧成灰了,怎么不倒下呢?有什么火可以把人全身烧成灰?既然烧成灰,又如何能够保持原来形貌、姿势、容貌呢?全身都烧成灰了,袈裟又怎会好好的?……太多不可思议,让云南人对佛教信仰更加坚定,数万人络绎来山参拜。

“先生是第一次来雪域把?”

老说书艺人也很能攀谈,聊了一会有些自来熟的问道。

“是的,第一次到雪域!”

王钟也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现在的雪域人还是很淳朴的,没有受到经济大潮的冲击,而且他们大多信仰佛教,心灵要纯净的多。所以王钟也喜欢和老说书艺人一起聊天。更何况这位老艺人出奇的博学,很多典故信手拈来,而且对很多事情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王钟看来,这个人能够称得上智者。

“老人家,您真是博学,就连尼泊尔那边的事情您都知晓!”

王钟有些赞叹的说道。

“哪里是我博学,这些东西都格萨尔王哈告诉我的,格萨尔王有一世曾经在尼泊尔做过大臣,所以对那里的事情十分了解!”

老说书人有些谦虚的说道。

“贵客来到雪域,一定要到布达拉朝拜一下,那里可是圣地,佛祖庇佑的地方!”

老说书人咧开嘴,高兴的说道。

“格萨尔王也是菩萨的化身!”

“好的,我一定会去的!”

王钟认真的说道,不到长城非好汉,在雪域就是,不到布达拉不算到了雪域。

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间宫殿的三座九层楼宇,取名叫布达拉宫。据史料记载,红山内外围城三重,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宫殿之间有一道银铜合制的桥相连。布达拉宫东门外有松赞干布的跑马场。当由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毁灭之时,布达拉宫的大部分毁于战火。

公元631年(藏历铁兔年)布达拉宫由吐蕃松赞干布兴建。当时修建的宫殿有999间,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间,后因雷击和战乱遭严重破坏。

王钟看着手中布达拉宫的简介,心中不由的感慨,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九本就是天地间最大的极数,就连皇帝也只能称呼自己为九五至尊,而不是九九至尊。

这个松赞干布建设1000间房子,明显有取大圆满之意,但是明显是犯了忌讳,世间哪里有真正圆满的东西。要知道就连月亮都没办法维持圆满,更何况一个凡间的宫殿。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雷击布达拉宫,这就是天地对圆满的一种损法。

在这方面,朱棣就要比松赞干布聪明的多,确切说是刘伯温比较懂得这个道理,紫禁城传说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很长时间以来,京城里就流传着紫禁城有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说法,也有不少的人禁不住好奇,这故宫房间为何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呢,到底有什么讲究?

相传,当初修建紫禁城的时候,明朝的朱棣,也就是世人皆知的永乐皇帝打算把宫殿的总间数定为一万间,可是就在他传下圣旨后的第五天晚上,突然就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被玉皇大帝召到了天宫的凌霄殿,只见那玉皇大帝满脸怒气,永乐皇帝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一问才知道是因为自己要建的这紫禁城的宫殿数一万间压过了他天宫一万间的数。于是他说道:“请玉帝息怒,小臣多有冒犯,我这凡间的宫殿数哪能超过您这天宫的呀!”

玉皇大帝听他这么一说,脸上就有了笑意,并且说道:“这就对了,我赐你一块‘天石’,以镇宫院,你再请七十二地煞、一百个禽兽去保护你这凡间的皇城,这样才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你可要记住了。”朱棣连忙谢恩,当他抬起头来再看那玉帝时,已不见了踪影,醒来才发觉是个梦。

于是,永乐皇帝连忙传旨,把刘伯温召进宫来,把自己昨晚所做的梦到从头至尾地说了一遍。刘伯温听了也是一愣:“那玉皇大帝可是惹不得的,就听他的吧。既然他的天宫是一万间,那么咱就建造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吧。

这样,既保住了玉帝的面子,又不失皇家的气派。”永乐皇帝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同意了。

不到四年的时间,紫禁城就建成了,刘伯温便请永乐皇帝前来察看。这紫禁城建得别提有多气派了,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那午门高大雄伟,尤其是那奉天殿宽敞气派,和玉帝的凌霄殿相比,还真差不了多少。朱棣在宫里转了大半天以后,心里感到十分高兴。就在这时,他忽然想起了玉帝赐的那块镇宫院“天石”和要请的七十二地煞、一百个禽兽,便问刘伯温都放在了什么地方。

“万岁您别忙,臣带您一一看过。”刘伯温说着便把他带到华盖殿后面的御路上,指着一块长方形的巨大石雕说:“这就是玉帝赐的那块镇宫院的‘天石’,名为‘云龙阶石’,上有九条巨龙,腾跃于流云之间,它是这宫中最大的石雕,有上万斤重!”

“好!好!”接着永乐皇帝问,“那七十二地煞哪?”

“这您就看不见了,臣把它们派到这宫中下面的七十二条地沟里去了,以防地下的小鬼儿闹事,坏了这宫里的风水!”

“派得好!”

“您再看那宫殿垂脊上的琉璃饰物,它们是蛟龙、凤凰、狮子、天马、狎鱼、斗牛、狎鱼、狻猊。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既有祈雨的,又有避邪的。”“不用说,这就是请的百兽了?刘爱卿所办之事,件件应了玉帝老儿的,朕要重赏你呀!”

朱棣最后问道:“这宫里的殿堂是不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

“正是!”“那半间在何处?”

“在后廷西边儿的一间配房里。”

“好!好!朕看那玉帝老儿还有什么话说。”

王钟带着地图在导游的带领下,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步一步的向布达拉宫走去,沿途可以看到很多虔诚的牧民在不停的磕头,行五顶头地大礼。

“这是雪域的民俗,每一个雪域人一生都要来布达拉朝圣一次!”

跟随在众人身边的导游也很尽心,小声为众人说着。特别嘱咐了几条禁忌,毕竟布达拉宫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场所,宗教性质还是很浓郁的。如果有人不小心做出是什么冒犯,不恭敬的事情,在这种地方十分麻烦不好处理的。

王钟微微一笑,没有说什么,这里的规矩他还是比较懂得。不过布达拉宫不愧是建筑中的瑰宝,静静的躺在那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肃穆和庄严。

和其他古代建筑不同,布达拉宫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布达拉宫海拔3700米,占地总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

布达拉宫外观13层,高110米,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由东部的白宫(********喇嘛居住的地方),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喇嘛灵塔殿)组成。红宫前面有一白色高耸的墙面为晒佛台,在佛教的节日用来悬挂大幅佛像挂毯。

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坚固稳定。

屋顶和窗檐用木制结构,飞檐外挑,屋角翘起,铜瓦鎏金,用鎏金经幢,宝瓶,摩蝎鱼和金翅乌做,脊饰。闪亮的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具有汉代建筑风格。屋檐下的墙面装饰有鎏金铜饰,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宝,有浓重的藏传佛教色彩。柱身和粱仿上布满了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饰。内部廊道交错,殿堂杂陈,空间曲折莫测。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红幡,交相映辉,红、白、黄3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导游带领众人向上攀爬,在路上为大家详细的介绍到。

“这里是********,权利的象征,曾经吐番所有的宗教政治活动都在这里举行,这里是整个吐番的权利中心。”(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